送马良佐学士还南京

白门柳色罢啼莺,归拥金莲院吏惊。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

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

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学士马良佐回南京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白门柳色罢啼莺”,以白门柳的静寂反衬出离别的凄凉,啼莺不再,暗示着热闹与生机的暂时消逝。接着,“归拥金莲院吏惊”一句,通过院吏的惊讶,侧面表现了学士归来的不同寻常,也透露出对学士身份的尊敬。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北地主人的恭敬与庐江太守的随行,映射出学士地位之高,同时也体现了官场礼仪的庄重。接下来,“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则揭示了学士在学术上的成就与勤奋,即使在远行途中也不忘学习,通过诗筒传递知识,展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最后,“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表达了对学士离去后的空寂感,玉亭不再有人光临,竹林中只能寻觅到往日留下的名字,既是对学士才情的赞美,也是对其离去后留下精神财富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学识传承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孟秋夜陪飨太庙值雨礼成趋出门且闭归途水几没膝是夜惟予与谢亚卿同之

金门放钥夜朣胧,虎旅当关路仅通。

雨脚森森祗对越,镫光闪闪俨歌雍。

立殊陛楯人谁代,出后函关客正穷。

他日庙廊端委立,泥涂莫忘两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送全卿赴浙江宪副

春城折柳赠南还,两浙由来一水间。

将母得归君自喜,见贤不举我何颜。

道傍明月投谁顾,江上清风去莫扳。

此去功名初发轫,未须拄笏望西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中元朝陵值雨已而开霁次倪韩二长官韵(其一)

世途难料是阴晴,自昔朝陵怯此行。

山指白浮惟鸟去,寺逢黄土有僧迎。

岂知平陆江湖在,借问舆梁岁月成。

北望昌平无十里,看山犹自未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元朝陵值雨已而开霁次倪韩二长官韵(其二)

木鱼声里报新晴,睡稳僧房未办行。

镫底夜深愁欲滴,马头山色喜先迎。

三千世界阴霾净,百二神京体势成。

凉月纷纷如白日,归途镫火若为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