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倪氏经锄堂

西邻无牛长苦辛,东邻多牛今家贫。

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

君家累叶皆儒雅,岂学邻翁但耕稼。

数亩荒畦手自锄,一卷遗经坐仍把。

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

向人懒掉仪秦舌,避世翻轻沮溺徒。

方今圣代多推毂,玉帛戋戋贲幽谷。

我亦休耕汶上田,与尔相期在乔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倪氏经锄堂》描绘了两个邻居的生活对比,以及主人公倪氏家族的儒雅生活态度。首句“西邻无牛长苦辛,东邻多牛今家贫”展现了邻居间贫富的鲜明反差,西邻因无牛而辛劳,东邻虽有牛却陷入贫困。接下来,“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暗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倪氏家族对子孙教育的重视,他们不愿像邻居那样仅限于耕作。

诗中主人公倪氏家族“累叶皆儒雅”,他们不仅亲自耕种,还坚持研读经书,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追求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生活的简朴和内心的宁静。他们不慕荣华,不善巧言令色,更倾向于隐逸生活,视沮溺一类避世者为轻。

最后两句“我亦休耕汶上田,与尔相期在乔木”表达了诗人对倪氏家族生活方式的认同,自己也愿意放弃仕途,与他们共享隐居的乐趣,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一同老去。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赞美了倪氏家族的儒雅风范和淡泊人生观。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澄清歌为闽宪佥孙公赋

骢马何处来,翩翩下霜台,七闽大道无尘埃。

袖中明月连城价,腹里琅玕柱石材。

闽山青峨峨,闽水净如练,露冕巡行历州县。

手持白简绣作衣,胆落金吾铁为面。

佐理由来有政声,纲纪百粤共澄清。

清如金茎云间之露白,澄似冰壶秋夜之月明。

山亦收其雾,川亦敛其滓,泰阶荧荧悬六星。

秋毫遥遥洞千里,列郡官曹亦如水。

忆昨霜威遍齐鲁,汶阳泰岳沾时雨。

又持玉节按闽荒,乡心几度梦浔阳。

方今天子多殊渥,暂遣遐陬访民瘼。

早晚功成列上台,令人更忆孙弘阁。

形式: 古风

题小米水墨

寒山深,白云萧萧枫树林。

岚烟瀑雨生衣簪,绿萝袅袅悬我心。

灵源中,石齿齿。

散发轻舟弄云水,欲得风飘洗双耳。

茆屋荒冈绝四邻,青林残叶少行人。

苔边僧磬连孤鸟,竹里仙家隔素尘。

布衣未了生平事,愧尔双毫写幽思。

白头遥想米家风,梦落濡须墨池里。

形式: 古风

送郑克复睢阳军

空山忽鸣鵙,露白秋草寒。

离居感物候,况有行路难。

从征睢阳里,饮马黄河水。

孤剑二十年,寸心五千里。

朅来问乡馆,捧檄仍徵兵,戚戚慈母恋,依依兄弟情。

行当辞复去,悠悠念王程。

黄云白雁秋萧索,野水西风汴城郭。

洛苑初霜赤叶飞,大梁古道黄花落。

戎衣此去勿迟迟,莫向清平叹数奇。

白头好遂还乡计,姜被重欢綵重戏。

形式: 古风

送林洙之徽州省亲

去年沙头柳堪折,与尔严君惜离别。

今岁沙头复送君,柳条拂面花如雪。

新安今去问平安,莫叹严君尚冷官。

胡瑗由来布衣士,郑虔不厌坐毡寒。

看君亦是奇男子,白面疏眉有如此。

怀里琅玕人未知,手中结绿谁堪比。

别后秋风归未归,他乡应复念慈闱。

经过莫上滕王阁,辛苦须缝莱子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