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为见圣贤兴有时。

日月星辰尧则了,江河淮济禹平之。

皇王帝伯经褒贬,雪月风花未品题。

岂谓古人无阙典,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而是为了见证圣贤事迹偶尔兴起。
日月星辰在尧的时代已经明了,江河淮济的治理由禹完成。
帝王的功过通过历史评价,而雪月风花这样的景致从未被他提及。
怎能说古人没有遗漏的事迹呢?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圣贤:指古代的道德高尚、才智出众的人。
兴有时:有感而发,时而兴起创作。
日月星辰:象征天地自然规律。
尧则了:尧对这些自然现象了如指掌。
江河淮济:泛指大江大河。
禹平之:禹治水,使水患得到平息。
皇王帝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经褒贬:经过历史的评判。
雪月风花:自然景色,常用来比喻人生百态。
未品题:未曾被详细描述或评价。
岂谓:怎能说。
古人无阙典:古人并未遗漏重要的事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一)》,邵雍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自然法则的赞叹。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喜好诗歌,而是借诗表达对圣贤智慧的追求。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列举尧舜禹的功绩——尧察知日月星辰运行,禹治水使江河淮济安定,展现出他们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社会的贡献。

“皇王帝伯经褒贬”暗示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而“雪月风花未品题”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评价相对比,暗示圣贤的评价更为深远,超越了寻常的风花雪月。最后,诗人以“岂谓古人无阙典,尧夫非是爱吟诗”收束,强调古人并非完美无缺,但他自己吟诗的目的并非仅为个人爱好,而是为了探寻和颂扬圣贤之道。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吟咏历史和自然,展现了诗人对圣贤精神的崇尚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十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笔逸时。

苍海有神搜鲸鲵,陆沉无水藏蛟螭。

岌嶪五千仞华岳,汪洋十万顷黄陂。

都与收来入近题,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八十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不忍时。

戾气中人为疾病,和风养物号清微。

世情非利莫能动,士节待穷然后知。

尚口乃穷非我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三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半老时。

肥遁虽无润屋物,劳谦却有克家儿。

筋骸幸且粗康健,谈笑不妨闲滑稽。

六十二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五十)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觉老时。

不动已求如孟子,无言又欲学宣尼。

能知同道道亦得,始信先天天弗违。

六十三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