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

韬光古精舍,远迹西山岑。

冈岫屡回复,云岚杳深沉。

流泉激修竹,绿萝被青林。

密叶翳朝阳,芳柯承夕阴。

杖策遵微径,逝将支遁寻。

行行未易即,遥闻钟磬音。

徙倚绝尘想,冥思谐道心。

搴芳咏招隐,松风和悲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此诗《韬光庵》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中景致。诗中以“韬光古精舍,远迹西山岑”开篇,点明了地点——位于西山之巅的古庵,隐秘而远离尘嚣。接着,“冈岫屡回复,云岚杳深沉”,通过山峦与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流泉激修竹,绿萝被青林”,水声潺潺,竹影婆娑,绿藤缠绕,青林覆盖,生动展现了山中自然之美。而“密叶翳朝阳,芳柯承夕阴”,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转与环境的变换。

“杖策遵微径,逝将支遁寻”,诗人手持拐杖,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似乎在追寻某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行行未易即,遥闻钟磬音”,随着脚步的深入,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仿佛是心灵的呼唤。

“徙倚绝尘想,冥思谐道心”,诗人驻足停留,内心远离尘世的纷扰,沉浸在对道的理解与思考之中。“搴芳咏招隐,松风和悲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赠沈启南

椅梧生南岳,枝叶交相加。

孤生不自异,众木何其多。

凤凰翔中天,时来息其柯。

中郎久不作,奈此良材何。

谁能为琴瑟,奏曲谐云和。

遂令清庙器,寂寞捐山阿。

形式: 古风

赠汝其通

江南有淑女,婉娈美清扬。

芳馨振微风,容华耀朝阳。

被服鲜且丽,不殊古姬姜。

蹇修来何迟,幽独处兰房。

匪无室家愿,夙以礼自防。

一朝君子求,玉帛以时将。

御车迎百两,道路宛生光。

和鸣合琴瑟,宴衎吹笙簧。

顾兹待年者,后处亮无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许克大

春风布寥廓,万卉咸华滋。

灼灼满中园,娩绿还抽绯。

芙蓉抱幽独,兀兀空江湄。

谁云发生晚,无乃未逢时。

一朝秋节至,盈盈花满枝。

回看艳阳质,孰与孤高姿。

时来即成就,晚达奚足悲。

形式: 古风

过梅花道人墓

问津武塘下,揽衣独吟行。

徘徊古道旁,累然见孤茔。

荆榛窜狐兔,牧竖时来登。

橡树半无枝,曲池犹未平。

哀哉梅花庵,一仆不复兴。

空遗水墨踪,允为后世程。

高风董巨间,不得名丹青。

古碑亡文章,但铭卒与生。

生前徇名教,岂乐浮屠名。

将非有深识,季世多兵争。

愚人信因果,庶几保其形。

同时富豪家,厚葬侔山陵。

毁盗殆无馀,遗骸纵复横。

珠柙去已久,蔓草来相萦。

何如一抔下,晏然无震惊。

取重亮在人,信非山水灵。

采芳荐清醑,日落风悲鸣。

遥遥望遐躅,感叹有馀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