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新柳》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对初春时节柳树生长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首句“一堤杨柳傍旗亭”,以“一堤”点出地点,以“杨柳”点出主题,以“傍旗亭”营造出一种市井生活中的自然景致,柳树与市井生活的和谐共存,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清新、宁静的基调。
“几日春风吹又生”,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让万物复苏。这里不仅写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生命的循环与重生之意。
接下来的“细叶乍分微有色,垂条欲长渐多情”,通过“细叶”和“垂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新柳初生时的娇嫩与生机。这里的“多情”二字,赋予了柳树以人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依依晓岸含烟浅,濯濯河桥别思盈”,“晓岸”、“河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柳树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中。清晨的薄雾与柳树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濯濯”一词,既形容了柳树在水边的清丽姿态,也暗示了诗人对柳树的深情凝视。
最后,“忽忆数株栽户外,十围归去恐将成”,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自己栽植的柳树,表达了对自然生长过程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不仅是对柳树成长的想象,也是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种隐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柳生长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成长的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