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来访龙楼客,时逢酒瓮新。
花齐云入幕,苔径竹迎人。
鹊喜娇迟日,莺啼惜暮春。
不须耽小隐,南院在平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宴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欢快的情感和高雅的生活态度。
“来访龙楼客”一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即友人们到达了一处名为龙楼的地方。龙楼常常象征着高大宽敞的地标性建筑,这里显然是宴请宾朋的理想之所。“时逢酒瓮新”则表明了这次聚会是在一个适宜的季节,可能是春天或秋天,而且特地提到“酒瓮”,即盛酒用的器具,透露出一丝欢庆气氛。
接下来的“花齐云入幕,苔径竹迎人”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宴会场所的美丽和宁静。这里的“花齐云入幕”,不仅形容了鲜花盛开,更暗示着这些花朵似乎要跳进诗人的视野;而“苔径竹迎人”则表现出一条被青苔覆盖的小路,两旁竹林如同在欢迎来访的宾客。
紧接着,“鹊喜娇迟日,莺啼惜暮春”两句通过描写鸟儿的行为,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愉悦氛围。这里的“鹊喜娇迟日”,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而“莺啼惜暮春”则是对即将过去的春天表示不舍,通过鸟儿鸣叫的声音来传达这种情感。
最后,“不须耽小隐,南院在平津”一句,则是在告诫读者和朋友们,不必过于沉迷于隐逸之中,而是应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这里的“南院在平津”,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是一个虚构的地方,用来象征着诗人所倾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宴会气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珍视,以及对友情和欢聚时光的无限留恋。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半日吴村带晚霞,闲门高柳乱飞鸦。
横云岭外千重树,流水声中一两家。
愁人昨夜相思苦,闰月今年春意赊。
自叹梅生头似雪,却怜潘令县如花。
莺鸣蕙草绿,朝兴情人期。
林沼忘言处,鸳鸿养翮时。
春泉滋药暖,晴日度花迟。
此会无辞醉,良辰难再追。
谁知白云外,别有绿萝春。
苔绕溪边径,花深洞里人。
逸妻看种药,稚子伴垂纶。
颍上逃尧者,何如此养真。
三峰花畔碧堂悬,锦里真人此得仙。
玉体才飞西蜀雨,霓裳欲向大罗天。
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