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乡民力已凋疲,妙选名臣往拊绥。
此去天家增保障,向来帝子拥旌麾。
萧生补郡宁忘谏,谢守看山定有诗。
相国若询周柱史,为言健似出关时。
此诗描绘了一种送别的场景,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江乡民力已凋疲”,表现出当地百姓因为劳作而显得疲惫不堪,这是对背景的一种描绘,通过这种环境,反衬出诗中人物的英明与重要性。紧接着,“妙选名臣往拊绥”则表明这些人材被精心挑选出来,用以安抚和保护边疆。
“此去天家增保障,向来帝子拥旌麾”两句,则是对出发之人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天家”指代的是朝廷或国家的中心,而“帝子”则可能指代着皇室后裔或是具有皇族血统的人物。“增保障”和“拥旌麾”,分别强调了对其在去职之地能提供更多保护,以及其将受到尊贵对待的情景。
接着,“萧生补郡宁忘谏,谢守看山定有诗”两句,则是对送别之人的赞美。这里的“萧生”可能指的是某个人物的名字或代号,而“补郡”则表明其在地方上的重要作用。“宁忘谏”暗示了对其忠言直谏的不忘记,“谢守看山定有诗”则是说谢某人(可能是一位官员)观察山势,确保有所收获,这里的“诗”可能指的是文学创作或是对自然美景的记录。
最后,“相国若询周柱史, 为言健似出关时”两句,则是在提醒送别之人,在未来的职位上要像询问历史(周柱史)一般地去寻求智慧和经验。“为言健似出关时”,则是表达了对其能够勇敢无畏、如同古代英雄出征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之人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不仅有才华,而且能够承担重要使命的高度评价。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本身对国家和边疆安全的关切,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狗监知才子,雌堂惜上宾。
归船载画重,清俸买书贫。
已作扶犁叟,难留拄笏人。
洛英如见问,为说卧漳滨。
除却留耕知己外,其他蹊径不曾钻。
泉人浪自誇清史,冰氏安能动热官。
一鹤随身来去易,匹雏无力挽推难。
东风作意开桃杏,且閟清芗待岁寒。
入诲诸生方乐育,出为少尹忽高翔。
登临庾月平分处,唯诺侁星一点傍。
署尾冰厅虽寂寂,瞻前铁壁正堂堂。
自怜老病诗情减,纵寄茶来不合尝。
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三珠生老蚌,百鸟避雏鹓。
同进谁争贺,诸生定闭蕃。
吾穷无可赆,握手赠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