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汉臣篇》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描绘历史场景与人物,展现了对汉朝臣子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感慨。
首联“汉家宫阙入边尘,白草黄榆问远臣”,开篇即以“汉家宫阙”象征汉朝的辉煌与权力,而“边尘”则暗示边疆的动荡与危机。白草黄榆,既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也隐喻着远臣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忠诚。
颔联“南越荒坟嘶石马,北庭清露泣金人”,进一步将视角转向历史的深处。南越荒坟,石马嘶鸣,象征着古代战争的残酷与牺牲;北庭清露,金人哭泣,则暗含对英勇将士英魂的哀悼与怀念。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方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广泛影响与深远意义。
颈联“山河不改千秋色,卫霍原轻百战身”,承上启下,强调尽管江山依旧,但英雄们的牺牲与贡献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历史的长河。这里借用了卫青、霍去病两位汉朝名将的例子,表达了对忠诚勇敢之士的崇高敬意。
尾联“莫忘群公骖驾路,柏梁冠履应星辰”,收束全诗,提醒后人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付出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如同天上的星辰,指引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们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汉朝忠诚臣子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精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