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时佥判(其一)

灵辰不留兮,挽者何悲。

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

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挽时佥判(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亲人深切的情感,以及对于朋友间坚持不变的信念。

“灵辰不留兮,挽者何悲。”开篇就描绘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哀伤,“灵辰”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而“挽者”则是挽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失落之情。

接着,“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强化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留恋之情。"羌茂"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皎皎"则是形容美好的样子,但“而今已而”却表明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诗人认为在各种美德中,朋友之间的忠诚和孝顺最为重要,这种情感不应该被世俗的习惯所埋没。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他认为真正的心意和情感是无需过多言辞的,而那些华而不实的话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两句,“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再次强调了时光易逝,人生难以长久相聚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无奈与悲伤,"薤露"即是晨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行人泪垂”则是旅途中的人因思念而落泪。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生离死别的哀伤,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他对于人生变迁的理解。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汪帅参(其二)

世路艰危极,人情政可叹。

未闻亲子在,而有外邪干。

轩冕多为累,箪瓢未必寒。

此皆身外事,且閟一丘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汪帅参(其一)

一世钦斋老,声名四十年。

冰融南省日,春满洞庭天。

笑语当时密,交情晚节坚。

秀英今已矣,新阁独岿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邵公容春(其三)

北风北风兮丹旐飞飞,申原迈迈兮铎声孔悲。

素缰栾栾兮二子皇皇,如有望兮魂其来归。

地有灵兮人杰,表尔隧兮丰碑。

形式: 古风

挽邵公容春(其二)

申原幽幽兮北风正高,薤露一声兮山鬼夜号。

吉人考终兮如蜕,遗编不朽兮风骚。

一丘兮安固,万古兮滔滔。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