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
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
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
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借山亭》。诗中描绘了借山亭周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在此处的悠闲生活情景。
首联“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借山亭位置的疑问,同时也暗示了他常常在梦中造访此地,流露出对借山亭的向往之情。
颔联“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通过想象中的景象,展现了借山亭周边环境的清幽与美丽。清池边倒映着诗人的醉态身影,花径上似乎还有马铃声回荡,营造出一种既虚幻又真实的意境。
颈联“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进一步描绘了借山亭夜晚的景色。细雨轻洒,灯光昏黄,碧绿的树木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凉风吹过,带来一阵阵悦耳的歌声。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借山亭的夜景刻画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尾联“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诗人希望朋友们能常来借山亭欣赏美景,不要让时光白白流逝。这不仅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珍惜时光、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借山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借山亭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
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
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
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战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
岂云薄劣能驱策?实仗皇威自震惊。
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
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閒,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天风吹我上丹梯,始信青霄亦可跻。
俯视氛寰成独慨,却怜人世尚多迷。
东南真境埋名久,闽楚诸峰入望低。
莫道仙家全脱俗,三更日出亦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