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一)

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

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

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清代王苏的《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慨。首句“杰阁风声响海潮”以风声与海潮相呼应,展现出山阁之高和环境的开阔,给人以辽阔壮美的感受。接着,“不胜寒处近层霄”表达了山巅的寒冷,暗示了登高者的辛苦与毅力。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云和虹赋予了动态,形象地描绘出傍晚时分云彩聚拢山寺,彩虹映照在田野小桥的景象,富有诗意。接下来,“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描绘了山中小径的寂静和清泉环绕着孤零零的花椒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最后,“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诗人以蒲柳自比,感叹自己如蒲柳般容易凋零,表达出对时光流逝、自身衰老的感慨,同时也借“济胜常扶瘦沈腰”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寓言个人境遇,展现了诗人坚韧与感怀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3)

王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二)

前度何曾识道场,重过犹及展重阳。

新图壁挂枫千树,古字天惊雁一行。

石洞人酣霞外酒,丹房花拒夜来霜。

鍊师莫笑粗官俗,十七年前侍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三)

不分简絜与胡苏,故道谁翻《禹贡》书。

田舍薪茭官赋税,山城沙砾古河渠。

微波竞走催租吏,积雨难通治粟车。

众妙门前重伫立,满衣尘土发萧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南闸

欸乃荡空碧,孤舟晓欲东。

残春野色外,乐岁市声中。

鸟语林端日,潮音水面风。

渔郎尚酣睡,隔宿一镫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淮关

晚市荒烟外,重关积水边。

闲云过江散,孤月入淮圆。

岁俭增粮价,装轻减税钱。

青青几株柳,曾系去年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