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
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
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
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
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
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此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在田野间劳作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真正英雄品格的赞美与追求。
“书生昧筹算”一句,形象地展示了书生的勤勉与专注,他们如同计算农事的账簿一般,对待自己的学问毫不懈怠。"罕立横草功"则表明这些平凡的劳作之人,其实蕴含着不为世人所知的伟大成就。
“征南日耽经”、“帷幔明指踪”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追寻与向往。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许多闪耀着智慧光辉的事迹,这些事迹如同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指引后来者。
“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英雄品格和学术修养的高度评价。在他看来,真正的英雄不仅拥有武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中藏着丰富的知识宝库,与那些纯粹的文人学士一样,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两句,赞美了一位能够坚守节操、不受外界诱惑的理想人物。诗中的"秉节度"指的是保持节操,不为名利所动,而"不制蜀阿童"则强调了这位贤者即便在偏远的地方,也能自持自重,不被外界干扰。
“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两句,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于真正英雄的定义。仅有美好的名声并不足以成为英雄,只有那些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心境。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精神自由和高尚情操的向往。这也许是诗人对于那些真正英雄人物最深切的感受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颂歌,它不仅赞美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知识、节操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不详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漆开辞未信,颜回恃有田。
为贫仕何愧,得已非自贤。
破褐坐穷阎,声华飞日边。
苦节勿匏瓜,仲尼任苍天。
辰极不改北,沧溟日输东。
圣道亦如是,昧者自异同。
哇郑迷世习,舍鱼当取熊。
蓍龟期吾子,此语闻先翁。
癯槁岩下士,迹隐心捷径。
汗颜尘中夫,谄笑幸游骋。
贤哉陈夫子,两不伤厥性。
洁身风波涂,独若万钧锭。
君气久已浩,君志复何求。
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
藜藿鄙膏粱,絺绤傲狐裘。
德辉下可览,安用翔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