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祖道篮舆亭

渊明佳致在篮舆,子以名亭德不孤。

异代颇能同臭味,休年犹得见规模。

挂檐明月聊堪问,入坐清风不待呼。

我欲典衣供一斗,兴来能赋百篇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陶渊明的雅趣体现在竹篮车中,你用他的名字命名亭子,美德并不孤单。
不同的时代里,人们也能共享相同的趣味,退休之年还能欣赏到你的风格和规模。
屋檐下明亮的月光足以询问,清风入座无需召唤。
我愿意典当衣物换得一斗酒,兴致来时能写出上百篇诗作。

注释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
篮舆:古代一种竹制轻便车辆。
名亭:用陶渊明的名字命名的亭子。
孤:孤单,这里指美德的独特但被人认可。
异代:不同的时代。
臭味:此处指志趣相投。
规模:风格和气度。
挂檐明月:屋檐下的明亮月光。
聊堪问:足以用来交谈或询问。
典衣:典当衣物。
一斗:一斗酒。
兴来:兴致勃勃的时候。
赋:写作,此处指写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篮舆亭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开篇“渊明佳致在篮舆”即设定了一个宁静、清雅的环境,"子以名亭德不孤"则表明这位隐者虽身处深山,但他的美德与名声并未因此而受遮蔽。

接下来的“异代颇能同臭味”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年代的人能够共享、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信念。"休年犹得见规模"则透露了一种时间流转与永恒的对比,尽管岁月悠长,但自然的壮丽景观依旧可见。

中间两句“挂檐明月聊堪问,入坐清风不待呼”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与自然交流的情景。"挂檐明月"形象生动,"聊堪问"表达了一种随意而自然的询问态度;"入坐清风"则是诗人体验到清风拂面,不需召唤即至。

末尾两句“我欲典衣供一斗,兴来能赋百篇无”展示了诗人的生活自足以及创作的热情。"我欲典衣供一斗"可能暗示着一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而"兴来能赋百篇无"则表达了一种灵感如泉涌出的状态,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精神寄托以及个人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隐居

淡泊幽人趣,萧条隐者居。

疏帘隔花竹,净几展图书。

自向交游密,何拘礼法疏。

为言陶靖节,吾亦爱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澹轩

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

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

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

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王师古

安城西有庆云乡,山秀溪明出孟尝。

每见朱门推恺悌,遂令贫士有辉光。

君家太尉威名远,世谱观文德泽长。

苍狗白衣何足道,古今兴废两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彦先

此地堪营屋,何山更采薇。

怪松拿石出,好鸟傍人飞。

衰相年来见,幽寻乱后稀。

郎君似冰玉,令我亦忘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