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川即事寄韩丕拾遗

漳滨柳色弄微黄,春日情怀咏载阳。

自念安边无上策,如何补衮与周行。

身如回雁来河朔,心似浮云在帝乡。

吟寄昌黎韩小谏,嘉谟应有好封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边塞的景象,诗人田锡通过对柳色、春光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与对策略的渴望。开篇“漳滨柳色弄微黄”将读者带入一个初春的河滨,柳树在春风中轻柔地摇曳,颜色由绿转黄,透露出一丝生机与温暖。

"春日情怀咏载阳"则是诗人对这春光明媚之景所激发的情感深处的自我倾诉。这里的“咏”字表达了一种悠长而深沉的情感宣泄,而“载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怀与日光共鸣的意境。

紧接着,“自念安边无上策,如何补衮与周行”诗人开始反思自己在边塞之地缺乏高明的安边策略,以及如何弥补过失并行走于周围环境之间。这里流露出诗人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身如回雁来河朔,心似浮云在帝乡"一句,则是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回雁”指归途的雁群,而“河朔”则暗示边塞之地。诗人的身体如同那些归来的雁群,带着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而他的心灵,则像那飘渺不定、无处依托的浮云,在遥远的帝都之间徘徊。

最终,“吟寄昌黎韩小谏,嘉谟应有好封章”诗人通过吟咏自己的诗作来寄托对友人的情感与期望。这里提及的是昌黎,即北宋文学家韩愈的别称。而“小谏”则是指诗人田锡希望能得到韩愈那样的嘉奖与封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边塞生活中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于文学创作与精神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156)

田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 字:表圣
  • 籍贯: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
  • 生卒年:940~1004

相关古诗词

题天竺寺

三月杨花扑马飞,联镳来款白云扉。

湖边钟磬含清籁,树杪楼台霭翠微。

野景留人狂欲住,春光啼鸟劝思归。

萋萋芳草重回首,十里松门照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杨临察

昔日长安际会时,客情乡思两依依。

金门次第俱升达,云路高低各奋飞。

御史班资知任重,谏官章绶愧才微。

今来共理藩宣事,自古相逢似此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西楼残月歌

西楼置酒宾客欢,西楼酒阑夜亦残。

汪汪月华如玉盘,酒力不禁明月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李谟吹笛歌

洛阳少年称李谟,众推横笛多功夫。

当时教坊第一部,算得比衣皆不如。

天津杨柳笼桥绿,胧月澹烟何处宿。

不怕金吾禁夜严,偷得新翻禁中曲。

曲中次第能记持,尽向乔栏闇谱之。

性聪心慧归来习,分明把向月中吹。

五音嘈囋相搀出,呼宫吸徵尤奇崛。

谁羡曹纲善琵琶,未说阳陶能觱栗。

缠声不断如连环,重声忽转如回山。

清新不比落梅曲,飘飖乍象霓裳翻。

碎节繁音交砉騞,南箕鼓风箫籁窄。

一斛明珠一索穿,撒落金盘催曲拍。

铮摐大抵声雄豪,历历出群宫调高。

丰隆惊得蛟螭起,雨趁云随初啸嗥。

每到换头多顿挫,一声忽迸疑轰破。

玲珑祇许牙枝催,清脆不容他乐和。

宫城响应声更辉,夜静月明诸处闻。

何人懒忆马南郡,知予已胜桓将军。

明皇上楼初听得,听罢沈呤都不测。

宣令遍询坊巷中,旋使王人捕入宫。

李谟悉心以实封,皇慈由是宽其罪。

后来落魄如散仙,扁舟玩月江湖天。

绣囊探出金线管,扬眉舐唇徒自怜。

惊神动鬼吹一曲,指法尤高气海圆。

波浪无风帖然静,千里水面铺轻烟。

水族精灵潜鼓舞,老龙变见来相顾。

因将铁笛相对吹,李谟未识无惊怖。

乃知艺但出众奇,不独人知鬼亦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