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点绛唇·秋病》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季患病时的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
起句“起了还眠”,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在病痛中的慵懒状态,她时而起床,时而又躺下,似乎对生活失去了动力,但这并非出自她的懒惰,而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疲惫。接下来,“须知不是侬贪懒”一句,通过直接的内心独白,澄清了这种看似消极的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并为读者揭示了其深层次的情感状态。
“银筝象板,听着惟长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心境比作演奏音乐,她虽能欣赏音乐之美,却只能发出长长的叹息,无法参与其中,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音乐在这里成为了情感的载体,既表达了女子对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她因病痛而无法实现的愿望。
“闻道新来,你也梳头慢”,这一句转而关注到女子的日常行为——梳头。随着病情的发展,连最基本的日常活动都变得缓慢而艰难,这不仅是身体状况的反映,也是精神状态的写照。通过这一细节,词人巧妙地传达了女子在病痛中逐渐失去活力的状态。
最后,“乌云散。不茶不饭。人瘦黄花绽。”这一系列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凄美的画面。病痛使得女子的头发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如同乌云散去,象征着生命力的消逝。她不再进食,身体日渐消瘦,如同秋天开放的黄花,虽然美丽,但生命即将凋零。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变化,更深刻地揭示了她内心的痛苦与生命的脆弱。
整体而言,《点绛唇·秋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秋季患病时的复杂情感和身体状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生命在病痛面前的无力与脆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