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州裴参军充使入京

日落川径寒,离心苦未安。

客愁西向尽,乡梦北归难。

霜果林中变,秋花水上残。

明朝渡江后,云物向南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夕阳照在冷清的小路上,离别之情使我内心苦闷不安。
客人的忧愁随着西下的太阳消失,但思乡的梦却难以回到北方故乡。
霜冻的果实树林中颜色变化,秋水上的花朵凋零残败。
明天过江之后,我将向南方的云和景物眺望。

注释

日落:傍晚的太阳。
川径:小路。
离心:离别之情。
苦未安:内心苦闷。
客愁:旅人的忧虑。
西向尽:随着太阳西下而消散。
乡梦:思乡之梦。
北归难:难以回到北方。
霜果:经霜的果实。
林中变:颜色变化。
秋花:秋天的花朵。
水上残:凋零残败在水面。
明朝:明天。
渡江:过江。
云物:云和景物。
向南看:眺望南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凄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其中,“日落川径寒”一句,通过夕阳西下的场景,勾勒出一幅萧瑟孤寂的自然画面,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种离别的凄凉与孤独。

“离心苦未安”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和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痛苦。这里,“离心”二字,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不仅是肉体上的分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割裂。

“客愁西向尽,乡梦北归难”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在这两句中,诗人以“客愁”指代自己,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渴望。“西向尽”则暗示了一种穷尽之意,意味着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而“乡梦北归难”,则透露出一种现实与愿望之间的矛盾——内心的渴望与外界的艰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霜果林中变,秋花水上残”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描绘了一种秋意浓重的情境。“霜果林中变”,可能指的是秋天果实因受寒露而发生了某种变化,这里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在秋天的某种转变。而“秋花水上残”则更直接地表达了秋季花朵凋零的景象,通过对比鲜活与凋谢,增添了一份哀艳之感。

最后,“明朝渡江后,云物向南看”一句,则预示着诗人将要启程,渡过江河之后,将目光投向远方的云天。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一种超越,也象征了精神上的追寻与希望。这里的“云物”,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云彩,也有可能是诗人情感和思念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种离别之痛和乡愁之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收录诗词(62)

孙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籍贯:今东昌府区沙镇
  • 生卒年:696~761

相关古诗词

送靳十五侍御使蜀

天使出霜台,行人择吏才。

传车春色送,离兴夕阳催。

驿绕巴江转,关迎剑道开。

西南一何幸,前后二龙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魏骑曹充宇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

云雨阳台路,光华驿骑巡。

劝农开梦土,恤隐惠荆人。

楼迥吟黄鹤,江长望白蘋。

观风布明诏,更是汉南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宴越府陈法曹西亭

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

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

江南归思逼,春雁不堪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