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
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
江南归思逼,春雁不堪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水之境,其中“公府”指的是官府,“西岩”则是那官府旁边的岩石,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古朴和庄严的氛围。而“红亭间白云”中的“红亭”,可能是由红砖或红瓦建成,更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里的“白云”则给人以飘渺和自由之感,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中的“雪梅”指的是在雪中绽放的梅花,它不仅象征着坚韧与纯洁,也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这里的“初度腊”则是对时间的精确描摹,表明诗人对季节变化的细致观察。而“烟竹稍迎曛”中的“烟竹”给人以朦胧和柔美之感,“稍迎曛”则展现了春日阳光与微风间的温馨气息。
第三句“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中,“水木”代表着水泽和树林,这些自然元素在诗人笔下化作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涵澄景”表明景色之美好,如同清澈见底的水一般。而“帘栊引霁氛”的“帘栊”可能是指窗棂或门框,它与“引霁氛”相连,描绘了雨后湿润的空气和景物间的细腻关系。
最后,“江南归思逼,春雁不堪闻”的“江南”一词便勾起了人们对于那片水乡泽国的无限情思。而“归思逼”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渴望和思念。至于“春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代表着边塞烟尘以及游子对故土的情怀。“不堪闻”则是对那离别之痛的深刻体会,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将内心的感慨与外在景物紧密相连。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远方家园的浓郁思念。
不详
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芳年正月晦,假日早朝回。
欲尽三春赏,还钦二阮才。
柳迎郊骑入,花近□庭开。
宛是人寰外,真情寓物来。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
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
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