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其三)

黄河一再清,似是上古时。

风雅久已降,后来无文辞。

清风日沦落,世道皆如兹。

工华不工实,此话我所疑。

文章有心印,昔人端不欺。

但恨智者少,吾亦少卑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黄河水多次变得清澈,仿佛回到了远古时期。
高雅的风气已经衰落,后世很少有优美的文辞。
清风日渐消逝,世间的风气也随之败坏。
华丽的外表不等于实质,这一点我深感疑惑。
文章虽有作者的心意烙印,古人创作的原则并未欺骗我们。
只遗憾智慧的人太少,我也自愧不如他们谦逊。

注释

黄河:古代中国的母亲河。
上古:远古时代。
风雅:高尚的文学和艺术风格。
降:衰落。
清风:指高尚的道德或文学风格。
沦落:衰败。
工华:表面的华丽。
工实:实质内容。
心印:作者的内心想法或作品的灵魂。
昔人:古人。
端:确实。
欺:欺骗。
恨:遗憾。
智者:有智慧的人。
卑之:对自己谦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文雷的《和陶(其三)》,他以黄河的清澈比喻古代的风雅,暗示后世文辞的衰落。诗中表达了对清风雅致逐渐流失的感慨,认为现代社会风气过于追求表面华丽而忽视实质内容,对此表示怀疑。诗人引用“文章有心印”来强调作品应有真实内涵,同时惋惜当今智者稀少,自己也感到谦卑。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批评了时代的浮躁,提倡内在的修养与真实。

收录诗词(61)

黄文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其五)

牧牛上阳坡,角挂上下经。

吴童歌且谣,旨趣皆混成。

东西两山间,饱见日月更。

归来松阴凉,夕阳满前庭。

黄叶从风翻,萧飒草际鸣。

再拜谢天公,赋此小人情。

形式: 古风

南丰道中(其三)

此路通南国,于今人少行。

遗民依庙住,旷野用锄耕。

古木刀痕熟,空山鬼火惊。

犹闻宿师处,仓猝又招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南丰道中(其二)

此亦勤农者,畬田半入云。

龙蛇因尔杂,玉石故难分。

天地其如数,江山未返魂。

茅茨倦行李,何自戒重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昭君行

君不见未央前殿罗九宾,汉皇南面呼韩臣。

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

丙殿春闲斗冯傅,掖庭新花隔烟雾。

票姚枉夺燕支山,玉颜竟上毡车去。

人生流落那得知,不应画史嫌蛾眉。

痴心只共琵琶语,归梦空随鸿雁飞。

穹庐随分薄梳洗,世间祸福还相倚。

上流厌人能几时,后来燕啄皇孙死。

野狐落中高台倾,宫人斜边曲池平。

千秋万岁总如此,谁似青冢年年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