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其三)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翻译

在梅雪还在相互映衬时,柳树已长出了绿芽,透露出春的消息。刚送别南方的大雁,就听到了黄莺鸟的清脆鸣声,绿波荡漾,使人心旷神怡。
回想起去年我们一起去踏春寻花,将客人挽留以至酒醉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使人回味。在触景生情中,独自用金杯斟上美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任炉烟袅袅。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
《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
《金奁集》入“林钟商调”。
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
雪藏梅:残雪覆盖着梅花。
烟:春日阳气发生,林泽上升的雾气叫烟。
著:附着。
依约:依稀,仿佛。
上春:孟春,农历正月。
初送雁:刚刚目送北飞的大雁。
雁为候鸟,秋往南飞,春往北飞,俗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谚语。
欲:将要。
探花开:唐代制度,新科进士于曲江杏园举行宴会,称探花宴。
以少俊进士二人为探花使(探花郎),遍游名园,采取名花,为宴会增彩助兴。
这里仅指初春举行的宴会。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和人的情感。"雪藏梅,烟著柳",以雪覆盖梅花和柳树轻烟缭绕,形象地刻画出冬去春来的渐变过程。"依约上春时候",表达出时间的微妙过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初送雁,欲闻莺",通过大雁南飞和黄莺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绿池波浪生",描绘出池塘水面泛起涟漪,生机盎然。接下来,词人借探花赏景、设宴留客,回忆起去年的美好时光,"探花开,留客醉",流露出对往昔欢乐的怀念。

"忆得去年情味",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最后三句"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以饮酒品香、享受当下与期待未来的画面收尾,展现出词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即使时光流转,也要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更漏子》(其三)以清新自然的景色描写和深情的回忆,传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347)

晏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生卒年:991-1055

相关古诗词

诉衷情令(其三)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七)

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

兰堂帘幕高卷,清唱遏行云。持玉盏,敛红巾。

祝千春。榴花寿酒,金鸭炉香,岁岁长新。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五)

露莲双脸远山眉。偏与淡妆宜。

小庭帘幕春晚,闲共柳丝垂。人别后,月圆时。

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