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
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
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创作的,名为《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独特见解和挑剔标准,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首句“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美好的花卉不易寻觅,即便是在花开满径的中春时节,也很难与那些顶尖的花朵相提并论。这里“众芳”指的是一般的花卉,“上品”则是最高级别的美丽。
接着,诗人写道:“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这两句描绘了牡丹和朱槿(一种红色小花)的特质。牡丹在南方较少,因此显得更加珍贵;而朱槿则是诗人内心所钟爱的,但即便如此,诗人的心中对它的期待也未能得到满足。这里“旬”指的是十天,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
第三句“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表明只有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花卉之美的人,才能够在诗人的心中留下痕迹。即便如此,诗人也宁愿成为那个独自清醒的人,去感受这种美丽。
最后两句“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则描绘了一种景象:鹤林(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原本繁华如今却变得空旷,而诗人提醒不要让任何分枝伸展到四周的邻里。这两句或许在表达一种对过度扩张和喧嚣的警惕,倡导了一种宁静与节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对美好事物的挑剔标准,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观点和内心世界。
不详
家国三千里,中宵算去程。
困才成蝶梦,行不待鸡鸣。
马首摇残月,鸦群起古城。
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
闲卧云岩稳,攀缘笑戏猱。
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
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
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暂默斜阳雨,重吟远岸烟。
前年湘竹里,风激绕离筵。
潇湘无事后,征棹复呕哑。
高岫留斜照,归鸿背落霞。
鱼残沙岸草,蝶寄洑流槎。
共说干戈苦,汀洲减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