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长虹垂地若篆字,晴岫插天如画屏。

耕夫荷锄解袯襫,渔父晒网投笭箵。

子期闻笛正怀旧,车胤当窗方聚萤。

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长虹如同地上的篆书,晴朗山峰像画中的屏风。
农夫扛着锄头卸下农具,渔翁晾晒渔网在竹篓旁。
子期听到笛声想起旧日,车胤对着窗户正聚取萤火虫。
独自躺在静室中已无月光,深夜还能听见读书声传来。

注释

长虹:彩虹。
篆字:古代的一种书法风格。
晴岫:晴朗的山峰。
画屏:画卷般的背景。
耕夫:农夫。
荷锄:扛着锄头。
袯襫:古代农夫穿的工作服。
渔父:渔翁。
子期:古代音乐家钟子期。
怀旧:怀念过去。
车胤:东晋时期的人物,以囊萤夜读著名。
聚萤:收集萤火虫照明。
萧斋:简朴的书斋。
无月:没有月亮。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乡村画卷。"长虹垂地若篆字"运用比喻,将雨后的彩虹比作篆书般的线条,展现了天空的壮丽景象。"晴岫插天如画屏"则形容山峦在阳光下如同镶嵌在天际的画卷,富有诗意。

接下来,诗人通过"耕夫荷锄解袯襫,渔父晒网投笭箵"两句,生动描绘了农夫们忙碌劳作和渔夫悠然晒网的生活场景,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子期闻笛正怀旧"引用了伯牙子期的典故,表达对友情的怀念,而"车胤当窗方聚萤"则借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寓含勤奋好学之意。

最后,"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以寂静的夜晚和远处的读书声作为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又传递出对知识追求的敬仰,以及对友人学术精神的赞美。

整体来看,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乡村的景色,融入了历史典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临河道中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圭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形式: 古风

侯尉之吉水覆按未归三日泥雨戏成寄之

叹息侯嬴老,尉曹鞍马疲。

山花迷部曲,江雨压旌旗。

越鸟劝沽酒,竹鸡忧蹋泥。

不知何处醉,遥寄解酲诗。

形式: 五言律诗

侯尉家听琵琶

舫斋苍竹雨声中,一曲琵琶酒一钟。

恰似浔阳江上听,只无明月与丹枫。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