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题故昙上人房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远公留在古老的院落,一条小路在雪中若隐若现。
遇到的童子都已年长,前来询问的门生也寥寥无几。
研读佛经的地方空空如也,我带着鞋子却无处可去。
只能空想那寻找巢穴的鹤,偶尔会飞过我的身影。

注释

远公:指慧远法师,东晋时期的高僧。
故院:古老的庭院。
一径:一条小路。
微:隐约可见。
童子:年轻的弟子。
老:形容年龄大。
门人:弟子或学生。
稀:少。
翻经:研读佛经。
徒有处:空有研习之处。
携履:带着鞋子。
无归:没有归处。
寻巢鹤:寻找巢穴的鹤,象征高洁之士。
傍影飞:飞过我的身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远公留宿在一座古老寺院中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淡淡的悲凉与静谧。首句"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设定了整个氛围:远公可能是一位游方的高僧,他选择留宿于一处被岁月侵蚀的古寺,庭院中的小径上铺满了细碎的雪花,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接下来的"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则透露出时间流转与世事变迁。这里的"童子"可能是指寺中照料日常事务的小沙弥,他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渐渐长成了老者。而"门人问亦稀"则表明来访询问的人越来越少,反映出远公所处的世界越发孤寂。

第三句"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表现了远公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每日 翻阅佛经,但最终发现自己在世俗的尘世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携履"意味着带着行囊准备离开,但"遂无归"则是因为四处飘泊,已不知何处为归。

最后两句"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表达了远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孤独感受。"空念"意味着心中有所思念,而"寻巢鹤"则是想象自己像鹤一样自由自在,栖息于高远之处。而"时来傍影飞"则是在特定的时刻,他感到自己的身影仿佛能够飞翔,这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或者对肉体束缚的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僧侣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关于孤独、流转与超脱的主题。它不仅是对一位远公及其所处环境的描写,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映射,表达了人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将之泽潞留别王郎中

弱年知己少,前路主人稀。

贫病期相惜,艰难又忆归。

事成应未卜,身贱又无机。

幸到龙门下,须因羽翼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度关山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杂曲歌辞.春游乐二首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閒。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秋日忆暕上人

一从持钵别,更未到人间。

好静居贫寺,遗名弃近山。

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若便浔阳去,须将旧客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