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旧韵送普守赴阙(其一)

圜墙闲木索,南亩富锄钩。

人谓贤使君,治术本轲丘。

丹禁颇念远,白简频黜幽。

那知牧养手,安坐穷山陬。

国是久已定,谅非卿士谋。

除书下八行,仁风被九州。

自怜登门旧,长裾曳齐邹。

送公朝帝所,别语不忍休。

腰组挂银黄,刻日赐通侯。

应记远宗子,茅檐卧高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闲适的篱笆围着园墙,田野上农夫们忙碌耕种。
人们称赞他是贤能的官员,治理方法源自孔丘的教诲。
他常思虑远方,公正地贬退那些隐居的官员。
谁会想到,他的双手如此擅长管理,却在偏远山区安居。
国家的大政早已稳固,这显然不是你的计谋。
诏书下达八行,仁德之风覆盖全国。
我自怜曾是故友,衣摆长拖,如齐邹般恭敬。
送你去朝廷任职,离别的话语难以言尽。
腰间佩带金银腰带,不久将被封为通侯。
希望你记住,你是出身贫寒的后裔,在秋天的茅檐下度过时光。

注释

圜墙:圆形的围墙。
闲木索:闲置的木栅栏。
南亩:农田。
贤使君:贤能的地方官。
轲丘:孔子。
丹禁:皇宫。
白简:白色的竹简,代指贬谪令。
牧养:管理、治理。
腰组:古代官员的腰带。
银黄:金银制成的腰带,象征高位。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
高秋:秋天的深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灼创作的《用旧韵送普守赴阙(其一)》。从艺术风格和内涵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之情以及赞美对方高尚品德的送别诗。

开篇“圜墙闲木索,南亩富锄钩”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饶的田园景象,通过“圜墙”和“南亩”的意象,展现了一种平和安详的生活状态。紧接着,“人谓贤使君,治术本轲丘”表明诗中的人物是受到人们尊敬的理想化身,其治国之道源自古代圣哲,这里不仅赞美了对方的品德,也映射出一种对理想政治生活的向往。

“丹禁颇念远,白简频黜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以及通过书信这种方式来维系彼此情谊的情感。这里的“丹禁”和“白简”都是古代官府与臣子之间往来的文书,象征着正式而庄重的交流方式。

“那知牧养手,安坐穷山陬”一句,则是诗人对朋友即将面临的艰难环境表示出一种理解和同情,尽管前路坎坷,但相信对方能够以智慧和才能安然处之。

“国是久已定,谅非卿士谋”表达了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并且认为这并非个人所能为,也是在赞美朋友不仅有治国之才,更有超脱凡俗的智慧和胸怀。

接下来的“除书下八行,仁风被九州”则是诗人通过送别之作,希望朋友所体现出的仁德能够普及天下,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自怜登门旧,长裾曳齐邹”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自怜”一词,流露出一种自我安慰的情感,而“长裾曳齐邹”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舍之情。

“送公朝帝所,别语不忍休”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以及在分别之际想要说的话很多,但又难以启齿的情感复杂性。

“腰组挂银黄,刻日赐通侯”则是具体描述了送行时的一种仪式或礼物,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朋友的敬意和惜别之情。

最后,“应记远宗子,茅檐卧高秋”则是在告诫朋友,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要记得自己的本源,同时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这里,“茅檐”指的是古代隐者居住的草屋,而“卧高秋”则是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自在悠然的情感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于朋友高尚品德的赞美,同时也寄寓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深情。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旧韵送普守赴阙(其二)

虚名强逐臭,小智矜藏钩。

蛮触蜗两角,古今貉一丘。

念昔齿方壮,抱愁山之幽。

誓从东南尉,策勋西北陬。

人事乃大谬,天命不少谋。

云梯乏仙骨,车辙半神州。

廉颇故思赵,韦孟欲徙邹。

锦水清堪濯,草堂靓可休。

傥有一区宅,不愿万户侯。

尚及公挂冠,共饱黄鸡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任氏园二咏(其二)舫斋

平生江海志,烟雨一莎衣。

挂帆恨不早,白首心事违。

作斋跨幽塘,想像未觉非。

时倾半樽绿,自钓尺鲤肥。

芦花卧秋风,柳带摇春晖。

寄言宣城守,何必天际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任氏园二咏(其一)骛远楼

世论尚迫隘,吾道亦摧藏。

行歌碧云暮,坐怨瑶草芳。

不如寄层梯,转盼尽八荒。

飞霞曳为裾,明月缀为珰。

举手招卢敖,振步谒紫皇。

归续大人赋,一笑遥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再次韵(其二)

筑坛拜将一军惊,初识淮阴胯下生。

能读父书成底事,可怜世上逐虚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