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昨夜虽三五,宝鉴未纯全。

今宵既望,兔魄才是十分圆。

又得平滩系缆,冷浸玻璃千顷,表里一壶天。

扶惫蓬窗下,拼却夜深眠。想嫦娥,应笑我,鬓苍然。

平生修玩,犹记历历旧山川。

安得乘槎访斗,问讯广寒宫殿,怅未了尘缘。

愿赐长生药,换我骨为仙。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庚申十六夜月》,是一首描写夜观明月、怀念古典美好和追求长生不老主题的抒情诗。诗中的意象丰富,笔触细腻,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胸襟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诗人开篇便以“昨夜虽三五,宝鉴未纯全”表达了对月亮不满足的心情,接着在“今宵既望兔魄才是十分圆”中描绘出当晚明月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月亮如同一面完整无暇的宝镜悬挂于夜空之中。

“又得平滩系缆,冷浸玻璃千顷,表里一壶天”则是对月下水面的描绘,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清凉如洗的水面和天空之间的交融。诗人的情怀在这宁静的夜晚得到了释放。

“扶惫蓬窗下,拼却夜深眠”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去月光之下的心境,即使是疲倦也想要守着这份美好。接着,“想嫦娥,应笑我鬓苍然”则是借用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嫦娥来比喻自己的白发和年迈,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愿望。

“平生修玩,犹记历历旧山川”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深刻感受。最后,“安得乘槎访斗,问讯广寒宫殿,怅未了尘缘”和“愿赐长生药,换我骨为仙”则是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恒生命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和夜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永恒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语言朴实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十七)幕府有和,再用韵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暑中得雨

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火流石铄如傲,尤更炽于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箑无停手,几至欲焦头。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枯槁,民瘼庶其瘳。

清入诗脾里,一笑解吾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二十四)庚戌寿静斋叔

乔木老盘谷,仙李盛峨岷。

参横井转,月边犹赖有长庚。

传得丹溪正派,更是平庵宅相,夷路早蜚英。

十载星沙幕,一片玉壶冰。题舆了,千万里,尽云津。

渚宫小驻,不妨谈笑对秋城。

西去凭熊驾驷,东下握兰持橐,衮衮看峥嵘。

愿借鹫峰桂,岁以寿金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自和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

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