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报恩

山侗二愿报师恩。立誓修行志炼心。

火焰灭除火养木,水银枯尽水生金。

木金三间通玄路,水火同流结宝岑。

久视大丹成不漏,携云归去绝升沉。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翻译

山侗二愿报师恩,立誓修行志炼心。
火焰灭除火养木,水银枯尽水生金。
木金三间通玄路,水火同流结宝岑。
久视大丹成不漏,携云归去绝升沉。

注释

山侗:山中的少数民族。
愿:决心。
师恩:老师的恩情。
立誓:发誓。
修行:修炼。
炼心:锻炼内心。
火焰:燃烧的火。
灭除:熄灭。
火养木:用火来滋养树木。
水银:汞,古代炼丹材料。
枯尽:耗尽。
水生金:水银蒸发后留下金子(比喻提炼出贵重物质)。
木金:木质与金属。
三间:三个层次或阶段。
玄路:神秘的道路或途径。
水火同流:水火交融。
结宝岑:凝聚成珍贵的山峦。
久视:长久凝视或修炼。
大丹:道教术语,指修炼的高境界。
成不漏:达到无漏的境地,即无缺陷。
携云:带着云彩。
归去:返回。
绝升沉:超越生死轮回。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道士马钰所作的《十报恩》中的片段,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深深感激和修行的决心。首句“山侗二愿报师恩”体现了诗人对师长的虔诚敬意,希望通过修炼来回报师恩。接下来的“立誓修行志炼心”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修行意志,决心通过修炼磨砺内心。

“火焰灭除火养木,水银枯尽水生金”运用了象征手法,火焰代表烦恼,水银代表欲望,通过消除这些障碍,使木(木质的本性)得以滋养,水银(阴性)枯竭后显现出金(阳性的本质)。这象征着修行者在克服困难中提升自我,达到内外兼修的境地。

“木金三间通玄路,水火同流结宝岑”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境界变化,木与金、水与火的对立统一,象征着阴阳调和,通向神秘的内在道路。而“宝岑”则比喻修行者的心灵宝藏。

最后两句“久视大丹成不漏,携云归去绝升沉”寓意修行者经过长期修炼,达到了无漏之境,即心境澄明,不再受世俗升降浮沉的影响,可以超脱尘世,羽化登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道教修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感恩以及追求道法自然、超凡入圣的人生理想。

收录诗词(880)

马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报恩

青牛白鹿与黄羊。稳驾云舆昼夜忙。

运载乾坤常会合,推般日月永交光。

法轮响喨投玄窟,云辂玎珰入道场。

九转功夫如省悟,自然得继马丹阳。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十报恩

山侗九愿报师恩。意净心清路坦平。

便把无为为造化,不凭有作作经营。

恰如逗引龙和虎,还似般调姹与婴。

活乐丹成蓬岛去,和公师叔远来迎。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十报恩

昆嵛三髻马风歌。得遇修仙厌事多。

我处无为酬本愿,人求追荐苦相魔。

加持助醮居环堵,救拔亡灵上大罗。

滞魄孤魂诚有幸,一齐超度喜无过。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十报恩

山侗八愿报师恩。返覆阴阳仗炼烹。

火降水升抛雪浪,龙吟虎啸发雷声。

玉炉瑞雪重重结,金鼎祥光霭霭生。

无价丹成无老死,长生路上法身轻。

形式: 词牌: 瑞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