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元人东阳十咏(其八)败裘

败絮蒙茸不厌贫,多年颜色黯生尘。

河山破碎缝纫日,虮虱爬搔痛痒身。

未必上书终说客,可能贳酒对佳人。

寒更莫话牛衣侣,席地衾天别有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仿元人东阳十咏(其八)败裘》以败絮为题材,寓言深刻,情感沉郁。首句“败絮蒙茸不厌贫”,形象地描绘了破旧衣物的褴褛状态,即使贫穷也不嫌弃,展现出主人公的坚韧和安贫乐道的精神。次句“多年颜色黯生尘”进一步渲染了衣物的陈旧和被忽视,暗示了世态炎凉。

第三句“河山破碎缝纫日”,巧妙地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生活的艰辛相联,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自身的无奈。第四句“虮虱爬搔痛痒身”则通过身体上的不适,象征着内心的苦楚和外在环境的恶劣。

第五、六句“未必上书终说客,可能贳酒对佳人”揭示了主人公或许并非积极的谏言者,而是选择借酒浇愁,寻求片刻的慰藉,反映出他的孤寂和无奈。最后一句“寒更莫话牛衣侣,席地衾天别有春”,以寒冬中牛衣相依的典故,表达出即使生活艰难,仍有内心世界的温暖和希望,寓意着在困厄中寻找生活的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败絮这一物象,寓言了人生的坎坷与坚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沉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56)

郑用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 号:祉亭
  • 籍贯:清代台湾淡水
  • 生卒年:1788~1858

相关古诗词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九)断碑

古陇斜阳老犊耕,墨花落尽石花生。

闺房有恨淮西泄,雷火何辜荐福轰。

世代销亡原浩劫,墓门谀媚总浮名。

却愁八字分明在,齑白零星读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十)卧钟

霜打土花断纽红,楼头僧去万缘空。

啼乌废寺愁眠夜,白鹤归舟幻梦中。

不寐况当三月暮,大声曾答万山风。

景阳坠后天明失,梳洗何人管六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砧

白帝城高风又霜,声声乱?为谁忙?

空山明月千家梦,深巷寒更十指僵。

留得商音生片石,悄无人语答孤螀。

年来又累催刀尺,万里天涯远寄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钟

如水霜华月落时,丰山消息莫迟迟。

楼头梳洗人初懒,饭后阇黎壁有诗。

万事即空都似梦,三生同听总相思。

啼乌犹是枫桥路,渔火孤舟话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