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锦堂春慢.中秋

露掌秋深,花签漏永,那堪此夕新晴。

正纤尘飞尽,万籁无声。

金镜开奁弄影,玉壶盛水侵棱。

纵帘斜树隔,烛暗花残,不碍虚明。

美人凝恨歌黛,念经年间阻,只恐云生。

早是宫鞋鸳小,翠鬓蝉轻。

蟾润妆梅夜发,桂熏仙骨香清。

看姮蛾此际,多情又似无情。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翻译

秋意渐浓,夜晚的漏壶滴水声长,今夜新雨初晴实在难以承受。
尘埃落定,万物静寂无声。
打开镜子欣赏自己的倒影,玉壶中的水映照出棱角分明的美。
即使帘幕低垂,树影摇曳,烛光昏暗,花瓣凋零,也无法遮挡这份清澈明亮。
美人含愁,歌声中带着对分离多年的思念,唯恐时光如云般消散。
她早已经习惯了宫中小巧的鸳鸯鞋,轻盈的蝉鬓也显得更加娇媚。
月色如霜,照亮了妆容,仿佛梅花在夜间盛开,仙人的气息清新宜人。
此刻的嫦娥,深情又似冷漠,让人难以捉摸。

注释

露掌:形容秋天的露水凝结在掌心。
花签漏永:漏壶滴水声长,象征着夜晚漫长。
那堪:怎能忍受。
纤尘:细微的尘埃。
万籁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金镜:金色的镜子。
玉壶:玉制的酒壶或水壶。
虚明:清澈明亮。
凝恨:含愁凝思。
念经年:多年未见。
宫鞋鸳小:宫中女子所穿的小巧鸳鸯鞋。
翠鬓蝉轻:形容女子秀发如蝉翼般轻盈。
蟾润:月光滋润。
桂熏:桂花香气。
姮蛾:嫦娥。
多情又似无情:情感复杂,既深情又似冷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中人静夜思的画面。开篇“露掌秋深,花签漏永”,通过对露水和花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意浓重的氛围。“那堪此夕新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清新晴朗夜晚的欣赏。接着,“正纤尘飞尽,万籁无声”,形容了一种静谧到极点的环境,没有一点尘埃和声音的干扰。

“金镜开奁弄影,玉壶盛水侵棱”一句,则通过对精致物品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细节美的赏析和追求。这里的“金镜”和“玉壶”都是古代贵族生活中的高雅之物,它们不仅实用,还承载着审美价值。

接下来的“纵帘斜树隔,烛暗花残,不碍虚明”,诗人通过对室内外景致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孤独之美的意境。这里,“斜”和“隔”字眼强调了空间的层次感,而“不碍虚明”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至于“美人凝恨歌黛,念经年间阻,只恐云生”,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不可预知变化的担忧。这里的“美人”指的是那个时代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凝恨”则是她内心深处的哀愁。

最后,“早是宫鞋鸳小,翠鬓蝉轻。蟾润妆梅夜发,桂熏仙骨香清。看姮蛾此际,多情又似无情”,诗人通过对细微之物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中细节美感知和情感体验的深刻理解。在这里,“宫鞋”、“翠鬓”等都显示了诗人的细腻笔触,而“蟾润妆梅夜发”则是一幅生动的秋夜花开图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室内生活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细腻而又充满哲思的情境。诗人以其精妙的笔法,把握了古典诗词在表达微妙情感上的高超技艺。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锦堂春/锦堂春慢.七夕

桂嫩传香,榆高送影,轻罗小扇凉生。

正鸳机梭静,凤渚桥成。

穿线人来月底,曝衣花入风庭。

看星残靥碎,露滴珠融,笑掩云扃。

彩盘凝望仙子,但三星隐隐,一水盈盈。

暗想凭肩私语,鬓乱钗横。

蛛网飘丝罥恨,玉签传点催明。

算人间待巧,似恁匆匆,有甚心情。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落魄/一斛珠(其一)

小窗银烛。轻鬟半拥钗横玉。数声春调清真曲。

拂拂朱帘,残影乱红扑。垂杨学画蛾眉绿。

年年芳草迷金谷。如今休把佳期卜。

一掬春情,斜月杏花屋。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其二)

揉碎花心,吟碎淡黄雪。

形式: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