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其八)东汉

东汉之光武,高皇九世孙。

诛莽中兴后,依前十二传。

明章称显肃,乃及和殇安。

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

终当孝献帝,汉室遂三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的作品,名为《历代诗·其八·东汉》。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遵循了古典诗词的严谨格式和韵律结构,每行五个字,采用了押韵模式。

诗中开篇以“东汉之光武”直接点明主题,即东汉时期的光武帝刘秀。紧接着,“高皇九世孙”指出光武帝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子,这里展示了诗人对历史血脉传承的关注。

“诛莽中兴后,依前十二传”一句中,“诛莽”指的是光武帝平定王莽篡夺汉朝政权的事迹,“中兴”则是指东汉的建立,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这里“十二传”可能暗示了东汉的统治家族延续了一定的时间长度。

接下来的“明章称显肃,乃及和殇安”一句,通过对先帝德行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其中,“明章”、“显肃”等字眼都蕴含着赞美之意。

随后,“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一句,则转折出对后续一些东汉皇帝的批评。这里“顺贤冲与质”可能是指某些较为贤明的皇帝,而“桓灵极不君”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某些不称职或暴政的皇帝的不满。

最后,“终当孝献帝,汉室遂三分”一句,则预示着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这里提到的“孝献帝”是指被认为无能的汉献帝,而“汉室遂三分”则表明了汉朝最终分裂成三个政权的历史结局。

整首诗通过对东汉历史的概括,展示了一种对历史兴衰、君主德行的深刻反思。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政治清明的关切。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历代诗(其五)东周

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

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

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

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

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十二)东晋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

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

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

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

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

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七)西汉

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

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

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

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四)西周

后稷文王世几传,武王方得天下全。

成康昭穆及共懿,孝夷之后厉兼宣。

幽王见杀平王立,以上凡经四百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