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黄鹤楼

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

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

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

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上黄鹤楼》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中蕴含的忧郁情感的独特感悟。

首联“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描绘了黄鹤楼下江水东流、秋意渐浓的景象,既点明了地点和时节,也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氛围。诗人站在黄鹤楼上,面对着滔滔江水和萧瑟秋风,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颔联“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运用对比手法,将他人的安逸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以“鼾睡他人”反衬自己“自登楼”,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自我坚持的坚韧。这里,“卧榻”和“登楼”分别象征着生活的舒适与追求的高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鹦鹉和天鹏以人类的情感,表达了对名士的哀悼和对壮志未酬者的同情。鹦鹉的“悲”和天鹏的“概”(大概、概要之意)都暗示了对英雄末路、理想破灭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尾联“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以新亭之泪比喻诗人心中的忧伤,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相融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烟波浩渺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意境。

综观全诗,《上黄鹤楼》不仅描绘了黄鹤楼下的自然风光,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社会的复杂情感和独特见解。黄遵宪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体验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这首充满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上岳阳楼

巍峨雄关据上游,重湖八百望中收。

当心忽压秦头日,画地难分禹迹州。

从古荆蛮原小丑,即今砥柱孰中流。

红髯碧眼知何意,挈镜来登最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沙吊买谊宅

寒林日薄井波平,人去犹闻太息声。

楚庙欲呼天再问,湘流空吊水无情。

儒生首出通时务,年少群惊压老成。

百世为君犹洒泪,奇才何况并时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书愤(其一)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

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

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书愤(其二)

岂欲亲豺虎,联交约近攻。

如何盟白马,无故卖卢龙?

一着棋全败,连环结不穷。

四邻墙有耳,言早泄诸戎。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