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伊洛亲闻道,渊微赖发扬。
东吴贤望重,西观旧书藏。
吾党将安放,斯文岂遂亡。
堂堂宁复见,门士恸新冈。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邦弼所作,名为《挽王信伯先生(其一)》。诗中的语言典雅,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尊崇之情。
"伊洛亲闻道,渊微赖发扬"两句表达了对逝者学问深厚、品德高尚的赞誉,其中“伊洛”指的是古代哲人伊尹、洛阳的周公旦,他们以智慧和仁德著称。"渊微"形容道理深奥微妙,"赖发扬"则表示后世仰赖其学说与精神得以传承。
接下来的"东吴贤望重,西观旧书藏"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的学问之广博和对古籍的珍视。"东吴"通常指代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这里借指南宋文化教育中心;"西观"则可能是指某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学府,强调逝者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
"吾党将安放,斯文岂遂亡"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逝者去世后,他们共同所属的学术团体可能会因此而受损害、学问传承出现断裂的担忧。"斯文"指的是逝者的文章和学说,"岂遂亡"则是担心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逝者一起消失。
最后两句"堂堂宁复见,门士恸新冈"抒发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逝者墓地的描绘。这里的“堂堂”形容逝者的声望和学问,"宁复见"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再次见到逝者的愿望,但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悲凉;"门士恸新冈"则描绘了逝者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其门生(即学生)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学问和品德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可能中断的忧虑。
不详
梁木俄摧坏,嗟吁丧大贤。
典刑看肖子,道学付谁传。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
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
晓山云树碧生秋,乘兴间为洞府游。
片石却将仙路隔,负人平昔慕浮丘。
当年大德瑞朱弓,仁在斯民千古同。
故国已无徐子土,灵祠今有梵王宫。
水流檐影晴江上,山接钟声暮霭中。
揽辔此行因致敬,蒲团分坐听谈空。
亭前绝壁下飞瀑,天风夜半吹韶咸。
疑是银河天上水,壮士挽落千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