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箱讥睆彼,其耳动来思。

不负葭刍惠,终成稼穑资。

莹蹄知爱矣,骍角肯忘之。

好放桃林野,销兵是此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马笼头嘲笑那匹马,它的耳朵却在倾听思考。
不会辜负喂草的恩惠,最终会成为农事的助力。
明亮蹄子显出你的爱护,红角怎能忘记这一切。
喜欢让它在桃林野外自由奔跑,销毁兵器正是此刻的意愿。

注释

服箱:马笼头。
讥睆:嘲笑。
不负:不会辜负。
葭刍:喂草。
稼穑:农事。
资:助力。
莹蹄:明亮蹄子。
骍角:红角。
好放:喜欢放。
桃林野:桃林野外。
销兵:销毁兵器。
是:正是。
此时:此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服箱讥睆彼,其耳动来思。"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智慧,"服箱"即是牛的一种装饰,或许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而"讥睆彼"则指牛在田间悠然自得的神态。"其耳动来思"表明诗人对这种景象有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不负葭刍惠,终成稼穑资。" 这里写的是农作物的丰收,与牛的辛勤劳作紧密相连。"不负"意味着没有辜负,而"葭刍惠"可能指的是农作物的生长得到自然的滋润,"终成稼穑资"则预示了农业生产的成功与收获。

"莹蹄知爱矣,骍角肯忘之。" 这两句更深化了对牛的情感描绘,"莹蹄"指的是牛脚底部的光滑,而"知爱"则表明诗人对牛的喜爱和理解。"骍角"是牛角的美称,而"肯忘之"意味着诗人会永远记住这份情感。

最后两句 "好放桃林野,销兵是此时。" 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的厌倦与和平生活的渴望。"好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而"桃林野"则是一种理想中的田园风光。"销兵"即是消弭兵器,停止战争,而"此时"强调了诗人认为现在就是应该享受和平的时候。

整首诗通过对牛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农耕文化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平与生命美好的追求。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代意

玦带珊瑚佩解琼,楚云无定好伤情。

临邛已误通琴意,金谷难寻辩玉声。

微警单栖盘露重,密含幽思畹兰平。

明珠百琲将何当,怅望轻躯病欲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示信流千古,颁荣遍万方。

帝缄金缕细,天印玉文长。

雀马严君政,龟蛇辨国章。

何当携枣篆,回首谢银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不效燕昭置,终贻子罕羞。

吴都矜四达,楚国炫三休。

好卜登春乐,无增累卵忧。

玄都有琼构,何日从真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