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道中(其一)

落日昌平道,愁从关塞归。

九门吹画角,万户捣寒衣。

伏草黄狐啸,衔芦白雁飞。

朝宗桥下水,呜咽出金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昌平道上的一段旅程,充满了浓厚的悲凉与思乡之情。诗人以落日为引子,渲染出一种苍茫而沉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旅途的孤独与疲惫。“愁从关塞归”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这种情绪随着旅程的深入而愈发浓重。

接下来的“九门吹画角,万户捣寒衣”,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画角的声音在空旷的九门间回荡,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而万户捣衣的场景则勾起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寒衣的捣制象征着对亲人的牵挂与关怀。

“伏草黄狐啸,衔芦白雁飞”两句,运用了动物的活动来增添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借动物的叫声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黄狐的啸叫,白雁的飞翔,都是自然界中的声音,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触动人心的音符,传递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

最后,“朝宗桥下水,呜咽出金微”将情感推向高潮。朝宗桥下的流水,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悲伤,发出呜咽之声,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金微,可能是指边疆之地,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之情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昌平道中(其二)

可怜陵寝地,千里草离离。

二水沙河在,双桥御道移。

水泉边马识,风候野驼知。

亦有城头月,苍苍似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天寿山(其一)

燕山连紫塞,千里抱长安。

北锁天关险,东襟渤澥寒。

龙文犹五色,凤势必千盘。

寂寞裬恩殿,孤臣掩泪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天寿山(其二)

文皇当正脉,列圣绕中峰。

地作诸华福,山为五岳宗。

东西金殿起,左右宝城重。

云气如宫阙,高高护六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天寿山(其三)

岂意千秋后,空馀龙凤门。

白狐登御榻,青犊入文园。

玉砌磨刀坏,银泉浴铁浑。

雍门无限泪,沾洒列朝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