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七律(其八)

雪虐风饕铁石柯,终然疏瘦欠婆娑。

清姿雅澹嫌霜粉,疏影横斜浸月波。

幽树百年浑未老,好春数点不须多。

西湖处士风流远,善识花人更几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严寒的风雪侵蚀着铁石般的枝柯,枝干虽然稀疏却依然挺拔不屈。
它的清秀姿态和淡雅气质,连霜粉也显得多余,只有月光洒下的斑驳影子才最适宜。
这株古树历经百年依旧生机勃勃,哪怕春天的花朵再少,也能增添几分韵味。
西湖边的隐士风度翩翩,对于赏花之人,又有多少能与他相比呢?

注释

雪虐风饕:形容天气严寒,风雪交加。
铁石柯:比喻坚韧的枝干。
疏瘦:稀疏且瘦削。
婆娑:姿态优美。
清姿雅澹:清秀的姿态和淡雅的气质。
嫌霜粉:认为不需要过多的装饰。
幽树:深幽的古树。
浑未老:依然充满活力。
好春数点:少量的春花。
不须多:并不需要太多。
西湖处士:西湖边的隐士。
善识花人:善于赏花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中梅花的图景,通过对比和形象的语言展示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孤傲与美丽。"雪虐风饕铁石柯"一句,以激越的词汇表达了梅枝在风雪交加中的坚韧不拔之态,而"终然疏瘦欠婆娑"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即便是在严酷环境中也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优雅。"清姿雅澹嫌霜粉"一句,用了"嫌"字,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雪花中的纯洁无暇,而"疏影横斜浸月波"则描绘出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在水面上的摇曳。

"幽树百年浑未老"表现了诗人对梅树长寿不衰的赞美。接下来的"好春数点不须多"则表达了即便是春天,也无需繁华,只要有几朵梅花就足够展现其独特之美。

最后两句"西湖处士风流远,善识花人更几何"中,诗人自称为"西湖处士",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而"善识花人更几何"则是在询问,在这世上能真正欣赏并懂得梅花之美的人又有多少。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在严寒中的孤傲与坚韧,及其独特的美丽进行了抒情和描写,不仅展现了梅花的品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高洁不凡事物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00)

张道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 号:实斋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02~1268

相关古诗词

梅花七律(其四)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腊前恰见无多蕊,天下还他第一春。

香在雪天孤有韵,影于月地四无邻。

逃禅未到天然处,笔底如何写得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七律(其二)

南堂深处向阳身,第一东风信息真。

树冷花清无俗韵,天寒日暮有佳人。

林逋眼目才能识,何逊心情独见亲。

养就枝头金鼎实,千花陌上已成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七律(其十一)

蓓蕾梢头破晚寒,风流无限涧之南。

俯看春艳相千万,微挂月痕初二三。

岩桂清应居此下,山桃素不与吾谙。

一枝昨夜垂垂白,知在前村水竹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梅花七律(其二十四)

百馀年树半苍苔,才有一枝花便佳。

腊近已含春意思,香寒足慰晚情怀。

澹烟孤寺藏山崦,残雪疏篱傍水涯。

刚被幽香相触拨,消磨石路几青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