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七律(其十一)

蓓蕾梢头破晚寒,风流无限涧之南。

俯看春艳相千万,微挂月痕初二三。

岩桂清应居此下,山桃素不与吾谙。

一枝昨夜垂垂白,知在前村水竹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花蕾在傍晚的寒气中绽放,风韵无限在涧水之南边。
低头望去,万千春色如画卷,月牙儿初升至二三弯。
岩桂的清香应在此处飘散,山桃我从未相识,素未谋面。
昨晚有一枝已渐渐变白,想必它在前村的水竹小屋旁。

注释

蓓蕾:花蕾。
梢头:顶端。
破晚寒:在傍晚的寒冷中开放。
风流:风韵。
涧之南:涧水的南边。
俯看:低头看。
春艳:春天的美丽景色。
相千万:像千万幅画卷。
微挂:微微挂着。
月痕:月牙儿。
岩桂:桂花。
清应:清香味应该。
居此下:位于此处之下。
山桃:山上的桃花。
素不与吾谙:我从未见过。
一枝:一枝花。
垂垂白:渐渐变白。
知:知道。
前村:前村。
水竹庵:水竹小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村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

"蓓蕾梢头破晚寒,风流无限涧之南。" 这两句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蓓蕾指的是梅花初放的样子,梢头则是梅树枝梢的尖端,破晚寒意味着冬日的严寒已经过去,而风流无限涧之南,则描绘了一片开阔的自然风光。

"俯看春艳相千万,微挂月痕初二三。" 这两句诗中,俯看是指低头观察的动作,春艳相千万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后的繁华景象,而微挂月痕初二三,则是在描绘夜晚时分,月亮留下的轻柔印记。

"岩桂清应居此下,山桃素不与吾谙。" 这两句通过对岩桂和山桃的描述,传递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事物各有其性、不与世俗杂糅的情感态度。

"一枝昨夜垂垂白,知在前村水竹庵。" 最后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一枝梅花在昨夜悄然开放的情景,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空间。

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幽深,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怀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悟。

收录诗词(100)

张道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 号:实斋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02~1268

相关古诗词

梅花七律(其二十四)

百馀年树半苍苔,才有一枝花便佳。

腊近已含春意思,香寒足慰晚情怀。

澹烟孤寺藏山崦,残雪疏篱傍水涯。

刚被幽香相触拨,消磨石路几青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梅花七律(其十五)

兀坐蒲团眼辄惊,数花点得一窗明。

月边再见古颜色,雪里独含春性情。

骨格三生传岛瘦,风标万世说夷清。

夜霜竹屋寒无奈,一笑持杯寿此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梅花七律(其十四)

穷腊无花可入诗,何人剪玉著南枝。

香浮风细月明夜,春在天寒日暮时。

玉面亭亭成独立,冰心皎皎竟谁知。

眼明数点窗前白,梦见鲁山元紫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梅花七律(其十二)

莹彻无瑕照眼寒,无边春意满溪南。

绝疑飞雪吹花六,独自临风绕树三。

夜月襟怀谁与共,岁寒情味久相谙。

软红尘土应无此,竹外清湍竹里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