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毁誉平千载,穷通譬一毛。
虹蜺千丈气,岂便伏蓬蒿。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毁誉、贫富视若浮云的高洁情操。"毁誉平千载"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人们评价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都如过眼云烟,不足挂齿。"穷通譬一毛"则进一步强调,无论是贫穷还是成功,都不过是世间微不足道的一根毛发。
"虹蜺千丈气"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豪迈,犹如彩虹一般的气势,不可一世。最后一句"岂便伏蓬蒿"通过反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困境持有信心,不会被挫败而低头。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虽处逆境,但内心依旧自如。这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个人操守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不详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苦霰悲风作斧斤,千秋松竹损精神。
似闻犬吠白云外,犹有秦时避世人。
晓日苍凉宿雾东,蓬莱金碧起浮空。
沧溟万里排天去,人物纷纷海市中。
锄决堤防纵怒涛,横流四海尽滔滔。
单于已入朝阳殿,软语空疑定力高。
破除纲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