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响歌

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

缓击急击曲未终,暴雨飘飘生坐上。

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

高楼漏滴金壶水,碎电打著山寺钟。

又似公卿入朝去,环佩鸣玉长街路。

忽然碎打入破声,石崇推倒珊瑚树。

长短参差十六片,敲击宫商无不遍。

此乐不教外人闻,寻常只向堂前宴。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音乐中何种乐趣特别值得欣赏,莫过于深夜聆听方响的演奏。
缓慢击打或急促击打曲子未完,犹如暴雨骤然降临在座席之上。
声音铿锵寒意重重,仿佛盘旋的漩涡和蛟龙在鸣叫。
高楼滴落的雨声如金壶漏水,闪电碎片敲打着山寺的钟声。
又像朝臣们步入朝廷,长街上环佩玉石叮当作响。
突然间破碎声融入尾声,如同石崇推倒了珍贵的珊瑚树。
长短不一的十六片方响,敲击出宫商各种音调无所不包。
这种音乐不让外人听见,通常只在厅堂前的宴会上演奏。

注释

乐中何乐:音乐中的乐趣。
偏堪赏:特别值得欣赏。
无过:莫过于。
夜深:深夜。
听方响:聆听方响(古代打击乐器)的演奏。
缓击急击:缓慢与快速的击打。
曲未终:曲子没有结束。
暴雨飘飘:形容声音如暴雨般密集。
生坐上:在座席上产生。
铿铿铛铛:形容金属撞击的声响。
寒重重:声音中带有清冷之感。
盘涡蹙派:水流回旋、湍急的样子。
鸣蛟龙:比喻声音宏大如蛟龙吼叫。
高楼漏滴:高楼滴水的声音。
金壶水:比喻珍贵的水声,如同金壶漏水。
碎电:闪电的碎片,比喻快速的闪光。
打著:击中。
山寺钟:山中寺庙的钟声。
又似:又好像。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入朝去:进入朝廷。
环佩鸣玉:官员佩戴的玉饰相互碰撞的声音。
长街路:长长的街道。
忽然碎打:突然的破碎声。
入破声:音乐中的高潮或结尾部分。
石崇推倒珊瑚树:典故,比喻突然的破坏或终结,石崇是晋代富豪,珊瑚树指极贵重之物。
长短参差:长度不一,排列不齐。
十六片:方响由十六片组成。
敲击宫商:敲打出各种音阶,宫商指音阶。
不教外人闻:不让外人听到。
寻常:通常。
堂前宴:在厅堂前举行的宴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夜深人静时的音乐会,乐音在空旷的夜晚回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了方响演奏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缓击急击曲未终”到“铿铿铛铛寒重重”,不仅展现了音乐的层次感,也传达了乐器演奏时的力度变化和音色丰富。

诗中还融入了自然景象,如“暴雨飘飘生坐上”、“高楼漏滴金壶水”等,通过对比和结合,使得音乐与大自然相互辉映,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而“碎电打著山寺钟”则是对夜晚中突然响起的钟声进行的描绘,这样的意象不仅加强了现场的氛围,也让人仿佛能听到那遥远而清晰的声音。

此外,“又似公卿入朝去,环佩鸣玉长街路”一句,则是将音乐会场景与古代官员上朝的庄重气派相联系,提升了音乐会的隆重感和文化底蕴。最后“忽然碎打入破声,石崇推倒珊瑚树”则描写了乐曲到达高潮时刻的激荡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方响演奏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与自然景象和文化意象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场深夜音乐会的非凡魅力。诗中“此乐不教外人闻,寻常只向堂前宴”表达了对这种美好艺术享受的独特珍视和私密性。

收录诗词(2)

牛殳(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善作长篇歌行。《全唐诗》存诗2首,皆出《文苑英华》卷三三四

  • 籍贯:约为中唐以后

相关古诗词

琵琶行

何人斸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形式: 古风

题朝阳岩

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奉诏赋蜀主降唐

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

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

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兴乐

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

红蕊凋来,醉梦还稀。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

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

形式: 词牌: 中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