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大水

谁知山中水,忽向舍外流。

谁知门前路,已通溪中舟。

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

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滮。

浮萍穿篱眼,断葑过屋头。

官吏救市桥,停车当市楼。

应念此中居,望不辩马牛。

危湍泻天河,漫漫无汀洲。

群蛙正得时,日夜鸣不休。

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

扬鬐虽自在,江上多网钩。

纷纭闾里儿,踊跃竞学泅。

吾慕孔宣父,有意乘桴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谁能料到山中的溪水,忽然流到了屋外。
谁能想到门前的小路,已经通达溪中的小船。
一条困窘的蛇爬上了竹枝,许多蚯蚓聚在台阶角落。
我家地势高,四周望去像湖面一样开阔。
浮萍穿透篱笆缝隙,断掉的茭白漂过屋檐。
官吏们在救市桥,车辆停在市场楼边。
他们应该想到这里的人们,视野模糊连马和牛都分辨不清。
急流如同倒挂的天河,宽广无边没有小洲。
一群青蛙正逢好时光,日夜不停地叫着。
池塘后的鱼儿想游走却难以停留,尽管它们鳍展自如。
虽然江上的鱼儿看似自由,但渔网密布难以逃脱。
乡里的孩子们热闹非凡,争先恐后地学习游泳。
我羡慕孔子的弟子,心中有志要乘桴漂流江湖。

注释

舍外:屋外。
溪中舟:溪中的小船。
穷蛇:困窘的蛇。
湖滮:形容水面开阔。
浮萍:水上植物。
停车:车辆停下。
孔宣父:孔子的弟子,指颜回。
乘桴浮:乘桴漂流,指孔子主张的以简陋木筏出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十三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景象。诗人以山水之间的变化开篇,感叹山中的溪流忽然溢出,门前的道路也被溪水淹没,小舟可行。接下来,他细致刻画了洪水带来的生动画面,如穷蛇攀附竹枝,蚯蚓爬上台阶,自家地势虽高,却仍被水围困,如同湖泊。

浮萍穿篱笆缝隙,残荷漂过屋檐,官吏忙于疏导市桥,车辆停在楼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洪水带来的困扰和对居住环境的忧虑,担心洪水中的生灵难以自保,如后池的鱼儿随波逐流,却面临渔网的威胁。

最后,诗人借孔宣父乘桴浮海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于困境的思考,虽然羡慕孔夫子的超然态度,但也流露出想要逃离现实困境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洪水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抉择。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五月十日雨中饮

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梅生独抱愁,四顾无与期。

妻孥解我意,草草陈酒卮。

槛外百竿竹,新笋高过之。

竹色入我酒,变作青琉璃。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三饮颓然兀,左右叹我衰。

有鸟从东来,引头闯深枝。

发声醒我醉,提壶美无疑。

典衣不直钱,唯是布与絺。

安得如古人,车傍挂鸱夷。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五倩篇

倩然五蛾眉,妙曲动金弦。犀椎玉铃铃,龙拨雷??。

响急能愈静,意闲情常专。

主人昔结客,一醉百金捐。

观涛来吴都,遇我泗水边。

夜饮向明月,非同闻邻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亢阳和欲行舟者

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雁,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元日

频年无入閤,今日预朝元。

丹陛发金奏,侍臣称玉樽。

旗旌摇细仗,云雾启千门。

却出苍龙阙,衣冠万马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