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黄时举贡士献黄草布

九陌尘中一笑看,肯随风月到遥山。

应知枕石先秋冷,何羡槃冰及夏颁。

古意纻衣仍缟带,襟期华发更苍颜。

多君志力犹强健,不道人生行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在繁华尘世中微笑面对,是否愿意让风月陪伴直到远方的山峦。
想必你深知枕石而眠的清凉早至,又何必羡慕夏日磐冰的颁发。
身着古朴麻衣,系着素色腰带,尽管容颜已添华发和沧桑。
你的意志力依然强大,未曾料想人生的道路竟是如此艰难。

注释

九陌:都市中的街道。
一笑:微笑。
风月:自然景色,也可指男女之情。
遥山:远方的山。
枕石:以石为枕,形容隐居生活。
秋冷:秋天的凉意。
槃冰:盛冰的磐石,比喻清寒。
夏颁:夏季的赐予。
古意:古人的风范。
纻衣:麻布衣服。
缟带:素色腰带。
华发:白发。
苍颜:苍老的面容。
志力:意志和力量。
犹:仍然。
强健:强壮。
行路难:人生的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和答黄时举贡士献黄草布》。诗中的意境和用语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九陌尘中一笑看,肯随风月到遥山。"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游刃有余的情怀。诗人在尘世纷扰之中保持着一份淡定与从容,一笑了之,愿意追随自然的风月直至远方的山巅。这里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应知枕石先秋冷,何羡槃冰及夏颁。"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通过“枕石”、“槃冰”等意象,表达了对坚硬不变但已失去温度的事物的理解,以及对永恒与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古意纻衣仍缟带,襟期华发更苍颜。"

这里诗人借用“古意”、“纻衣”和“缟带”等词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而“襟期华发更苍颜”则展示了一种生长、衰老的过程,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多君志力犹强健,不道人生行路难。"

最后两句,诗人赞扬了某位友人的坚韧不拔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旅途艰辛的认识,即便是意志如钢、精力充沛之人,也无法避免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重含义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传统以及个人毅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答潘端叔见寄

发白念少年,万事风雨过。

倦游得来归,一切付懒惰。

独抱杞天忧,徬徨意无奈。

濠鱼定何乐,幕燕渠敢贺。

叹君阳春词,激我巴里和。

古来奇特事,信是英雄作。

东山有晚遇,西山有终饿。

拭目须君早著鞭,乞与高人北窗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和楼尚书赋赵大资重楼柏梁体

浙中岩壑天下雄,越绝宛委吴穹窿。

钟奇角秀劳神工,复有四明冠南东。

云南云北森横纵,仙圣所宅光?珑。

公楼极览面面同,江霏海日开冥濛。

翠屏列立千万峰,胜画孔雀绣芙蓉。

春晴百花度香风,秋原下瞰禾黍芃。

城郭游人纷蝶蜂,笙歌间发罗绮丛。

我公心镜百鍊铜,眼底万物归陶镕。

姬公胡留曲阜封,东平骠骑合侍中。

小出勋业垂无穷,手扶日毂驾六龙。

丹心正色羞容容,飘然谢出明光宫。

坐收全名擅高踪,锦衣故里还过逢。

筑室百堵声隆隆,雅素不穷丹雘功。

移花种竹亲圃农,直嫌看山隔崇墉。

层楼开豁星斗胸,晨登坐达夕鼓鼕。

有书满架酒不空,眼明脚健颜颊红。

身佩安危唐晋公,何妨绿野对洛嵩。

文昌更似香山翁,与公胜日长相从。

一谈一笑如春浓,清欢不奏淫乐矇。

高山流水操递钟,新篇络绎疲奴僮。

寒生感公恩义重,草根窃亦吟秋虫。

扁舟登门频宿舂,敢逐炎凉如燕鸿。

形式: 古风

和甄云卿诗(其二)

谁贪上党误长平,白日尘沙万里冥。

死骨不应雠未雪,哀歌长觉气如屏。

经生未减公孙董,边将何如去病青。

安得君侯提八阵,春风犁遍漠南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

儒家乃何事,驾言圣门归。

万古江河流,三春卉木菲。

忍将少年意,负此白日晖。

拱把得封植,要看四十围。

东山公别墅,明湖照檐扉。

尘嚣澹一洗,六籍真可依。

城南拜新作,妙墨龙蛇飞。

著鞭继家声,临岐莫依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