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太学

原庙初更十二章,还舆诏跸幸诸庠。

法天辟水遥迎仗,应月深衣不乱行。

风动四夷将遣子,礼行三舍遂宾王。

前知此举追虞氏,果有球音发舜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太庙祭祀更换了十二篇章,君王乘车下诏前往学校巡幸。
遵循天地法则,用水仪式迎接仪仗队,响应月光,深衣整齐行进。
风声传遍四方,准备让各国使者前来,礼仪推行三度,最终接待宾王。
预先知道这次行动会效仿虞舜,果然在太庙响起和谐的音乐。

注释

更:更换。
十二章:祭祀时使用的乐章。
还舆:返回乘坐车辆。
诏跸:皇帝出行的命令。
诸庠:各类学校。
法天:效法上天。
辟水:用水仪式象征天意。
遥迎仗:远距离迎接仪仗。
深衣: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乱行:杂乱无序的行走。
四夷:指四方的国家或民族。
遣子:派遣使者。
三舍: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重。
宾王:尊贵的宾客,可能指外国国王。
虞氏:虞舜,古代贤君。
球音:和谐的音乐。
发舜堂:在虞舜的殿堂中响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的《驾幸太学》,描绘了皇帝出行至太学的盛况。首句"原庙初更十二章"可能指的是在原庙举行祭祀仪式后,皇帝继续行程,共分十二个篇章。"还舆诏跸幸诸庠"表明皇帝乘坐御车,下达命令暂停其他事务,专程前往太学。

"法天辟水遥迎仗"描绘了迎接队伍的壮观景象,仿佛顺应天意,如水般浩荡,仪仗队列整齐有序。"应月深衣不乱行"则写出了皇帝穿着深色礼服,行进时庄重而有秩序,遵循礼仪规定。

"风动四夷将遣子"暗示了皇帝的威望远播,连四方异族都受到感召,准备派遣子弟前来学习。"礼行三舍遂宾王"进一步强调了礼仪的推行,皇帝以宾主之礼对待学者,显示出对学术的尊重。

最后两句"前知此举追虞氏,果有球音发舜堂",表达了对此次皇帝亲临太学之举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效仿古代贤君虞舜,预见到了教育兴邦的重要性,太学中必将会传出智慧的光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重视教育、弘扬文化的精神风貌,以及当时社会对学术的尊崇。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其二)

一麾出守著威名,凶讣西来上为惊。

玉帐笑谈成昨梦,锦囊书札见平生。

衣冠渐散红莲府,铠马还归细柳营。

可道风流回首尽,芝兰庭下粲朝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其一)

词场英妙气如虹,出入青云见事功。

流马木牛通蜀漕,葛巾羽扇破渠戎。

风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将军俎豆中。

诏墨未乾人奄忽,伤心江汉日倾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春日寓直有怀参寥

觚棱金爵自岧峣,藏室春深更寂寥。

扪虱幽花攲露叶,岸巾高柳转风条。

文书几上须髯变,鞍马尘中岁月销。

何日一筇江海上,与君徐步看生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秋兴九首(其七)拟杜子美

紫领宽袍漉酒巾,江头萧散作闲人。

悲风有意催林叶,落日无情下水滨。

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滚滚共埃尘。

觅钱稚子啼红颊,不信山翁箧笥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