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同座

春黛双蛾嫩,秋蓬两鬓侵。

谋欢身太晚,恨老意弥深。

薄解灯前舞,尤能酒后吟。

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春天时女子细嫩的眉毛如黛色轻描,秋天来临时两鬓已染上风霜。
为寻找快乐身体已显得太晚,对年华老去的遗憾更为深刻。
虽然疲倦但还能在灯光下起舞,尤其在酒后更能吟诗作对。
即使不去花丛中游玩,内心仍然不愿就此认命。

注释

春黛:春天女子画的黛色眉毛,代指女子年轻的容颜。
双蛾:女子的两道眉毛。
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白发,象征年老。
鬓:两鬓,指耳边的头发。
谋欢:寻求快乐。
身太晚:指年纪已大,追求快乐为时已晚。
恨老意弥深:对衰老的遗憾和不满更加强烈。
薄解:略微懂得,稍有体会。
酒后吟:酒后作诗,抒发情感。
花丛:此处指繁华的社交场合。
犹自未甘心:仍然不甘心就这样度过一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开头两句“春黛双蛾嫩,秋蓬两鬓侵”,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在脸颊和鬓角留下的痕迹,生动展示了时间对人的外貌影响。接下来的“谋欢身太晚,恨老意弥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能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的遗憾,以及面对衰老带来的深深忧虑。

中间两句“薄解灯前舞,尤能酒后吟”,通过对夜晚举止的一丝轻松描绘,展示了诗人在私下仍保有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然而,这种追求也被时代和个人境遇所限制,故而“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表达了一种虽已知晓不能如愿,但内心依旧不服输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个普遍主题:面对生命的流逝和衰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无奈与不甘。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丰富又深刻,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朱道士

仪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

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卧死为休粮。

醮坛北向宵占斗,寝室东开早纳阳。

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杨使君

曾嗟放逐同巴峡,且喜归还会洛阳。

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银衔叱拨欺风雪,金屑琵琶费酒浆。

更待城东桃李发,共君沈醉两三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杨秘书巨源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

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

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

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沙鸥

老逼教垂白,官科遣著绯。

形骸虽有累,方寸却无机。

遇酒多先醉,逢山爱晚归。

沙鸥不知我,犹被隼旟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