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圣水兴慈寺

二月春事半,县花无数开。

江头连骑行,江雾绍红埃。

下马坐清荫,观鱼大江隈。

行行历山寺,金碧森楼台。

拂石有唐碑,字老生莓苔。

缅想古今事,悠然一伤怀。

解榼醉泉石,徬徨不忍回。

辞径下扁舟,重开剩樽罍。

江烟暝川谷,冰轮出崔嵬。

水面映金波,流光浮玉杯。

荡漾舟渚间,往来恣徘徊。

一棹转圆沙,灯火来相催。

高歌赋厌厌,会须期再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二月的春天已过半,无数花朵在盛开。
江边骑马行,江面上的雾气染红了尘埃。
下了马坐在清凉的树荫下,观赏大江边的鱼儿。
漫步经过山寺,金碧辉煌的楼阁耸立。
拂去石头上的古碑,上面的字迹因岁月而生苔藓。
遥想古今之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打开酒壶在泉石旁畅饮,犹豫不决不愿离去。
告别小径,乘船离去,留下空酒杯。
夜幕降临,江面烟雾弥漫,明月从峻岭后升起。
月光洒在水面,如金波流动,照亮玉杯。
舟行于水中小洲之间,随意地来来回回。
划桨转向圆沙,灯火似乎催促着归程。
高声歌唱,意犹未尽,期待下次再会。

注释

春事:春天的景象。
县花:县,通'悬',指悬挂在枝头的花朵。
江头:江边。
红埃:红色的尘土。
清荫:清凉的树荫。
江隈:江湾。
山寺:寺庙。
金碧:形容建筑物华丽。
莓苔:青苔。
缅想:追忆,回想。
扁舟:小船。
樽罍:酒杯。
厌厌:形容歌声悠长。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蔡逸的《游圣水兴慈寺》描绘了春天二月的景色和游寺的感受。首句“二月春事半,县花无数开”点明了时令,繁花似锦,春意盎然。接下来,“江头连骑行,江雾绕红埃”描绘了骑马游行于江边的情景,雾气中尘土微红,增添了旅程的朦胧之美。

诗人下马休息,坐在清荫之下,欣赏大江之畔的游鱼,然后漫步至山寺,眼前是金碧辉煌的楼阁。“拂石有唐碑,字老生莓苔”展现出历史的痕迹,诗人缅怀古今,不禁心生感慨。“解榼醉泉石,徬徨不忍回”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不愿离去。

告别寺庙,诗人乘船而下,夜色渐深,月轮升起,江面泛起金波,如同玉杯中的流光。他在舟中荡漾,任由灯火催促,高歌赋诗,期待着再次来访。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游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收录诗词(2)

蔡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圣水寺偶成

尽日苦征赋,公馀散霁怀。

塞云生古石,宿雨溜悬崖。

鸟倦晨犹伏,僧眠午未斋。

高人莫相笑,仙尉亦吾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其四)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十二天街雨压沙,鞦韆咿喔响人家。

东风会劝十分酒,寒食初开百玉花。

年少斩新金络马,柳荫无数画轮车。

春来谁道迟迟日,尤觉春来日易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失调名

骊山宫中看乞巧,太液池边收曝衣。

形式: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