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都运龙图二首(其一)

一时耆旧尽英游,玉节迎銮暂少休。

不以秦人视越瘠,载驰楚尾与吴头。

两淮浓被钟离政,一水聊萦杜若洲。

行见锋车还禁橐,已看仁化浃鱼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时的名流都来游玩,玉色的符节迎接龙驾稍作停留。
不再以秦国人的目光看待越地的贫瘠,奔驰在楚尾和吴头的土地上。
两淮地区深受钟离政策的影响,一条江水环绕着杜若洲。
不久就能看到官员们的车辆归来,财物满载,连鱼鸥也被仁政所感化。

注释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玉节:用玉装饰的符节,代表朝廷使者。
銮:皇帝的车驾。
秦人:比喻对周边地区的轻视态度。
越瘠:越地(古代区域名)的贫瘠。
两淮:淮河两岸地区。
钟离政:指良好的政治治理。
杜若洲:生长杜若草的洲渚。
锋车:官员乘坐的有锋利装饰的车子。
禁橐:禁止装载过多的财物。
仁化:仁爱和教化。
浃:遍及,渗透。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官员出巡的生动画面。"一时耆旧尽英游"开篇即点明了当时名臣贤达们的风采,他们一同参与迎接皇帝的仪仗,表现出朝廷的繁荣气象。"玉节迎銮暂少休"则写出了官员们在完成使命后稍作休息的情景。

"不以秦人视越瘠"运用典故,暗示诗人不会以地域的贫瘠来评判人才,显示出包容和公正的态度。接下来的两句"载驰楚尾与吴头"进一步描绘了行程的广泛,从楚地到吴地,展现了官员的职责范围之广。

"两淮浓被钟离政,一水聊萦杜若洲"通过赞美都运龙图在淮河流域实施的清明政治,以及沿途美景的点缀,烘托出官员治理有方,地方安宁的景象。"杜若洲"可能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最后两句"行见锋车还禁橐,已看仁化浃鱼鸥"预示着官员的到来将带来良好的政策,连鱼鸥这样的水鸟也能感受到仁政的恩泽,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官员的才能和政绩,同时也寄托了对百姓福祉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钱处和野堂(其二)

堂隐云将隔,名高客已知。

半岩施匠石,一室见操为。

钟鼎功方著,山林兴未迟。

兰台风致在,更喜读新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钱处和野堂(其一)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

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

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

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和高路分见赠二首(其二)

照世名流玉与清,公家勋业有繁缨。

格言追古如陶令,妙句锵金谢子卿。

卜筑靓深均里闬,山林佳绝得天成。

两篇奇语难修报,褒借飘飘愧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高路分见赠二首(其一)

行年以礼古犹今,况已华颠雪满簪。

五子政须俱治产,两疏宁复较挥金。

稍摅云水安闲计,得展江湖漫浪心。

一笑相逢慰岑寂,更烦击节发清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