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作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注释

回中:回中道。
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
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泛指吴地歌姬。
怨思:怨恨悲伤。
双管:古乐器。
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别:一作“动”,一作“上”。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关山:关隘山岭。
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朔云:北方的云气。
朔,泛指北方。
夜来:入夜。
西风:西面吹来的风。
此指秋风。
陇水:河流名。
源出陇山,因名。
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
冻:一作“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秋夜的萧瑟景象和战士们的孤独凄凉情怀。首句“苍莽寒空远色愁”用苍莽的天空和远处的山色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之情,开篇便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呜呜戍角上高楼”中的“呜呜”形容军中号角的声音,给人以荒凉孤寂之感。

第三、四句“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则通过吴姬的笛声和燕客的悲歌,展示了边塞战士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离别时的哀伤。这里的“吴姬”与“燕客”都是借古代人物或事件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

下片“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中的“千里关山”和“一星烽火”勾勒出边塞的辽阔与战事的紧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最后两句“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则形象地展现了秋夜的寒冷和静谧,以及边塞河流因寒而冻结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物和军中生活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忧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边塞战士们孤独凄凉的情怀。这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古典的美感与意境,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的一种常见主题——边塞之苦与离别之痛。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早春浐水送友人

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

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

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

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早秋山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江上别友人

秋色满葭菼,离人西复东。

几年方暂见,一笑又难同。

地势萧陵歇,江声禹庙空。

如何暮滩上,千里逐征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江岸即事

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

庙竹唯闻鸟,江帆不见人。

雀声花外暝,客思柳边春。

别恨转难尽,行行汀草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