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虽无山可望,多有鹤堪听。
引客闲垂钓,看僧静灌瓶。
带潮秋见月,隔竹晓闻经。
水气侵衣冷,蘋风入座馨。
路逢沙獭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鸣孤戍,乌鸢下远汀。
连波芳草阔,极目暮天青。
创置嗟心匠,幽栖得地形。
常来劝农事,赖此近郊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风光图。诗人站在前朝寺旁边的亭子里,观赏着周围的景色。尽管没有高山可供眺望,但有许多鹤在空中飞翔,为这个地方增添了几分雅致。在这里,诗人邀请客人一起垂钓捕鱼,看着僧侣静静地灌溉植物。秋夜之时,可以看到明亮的月光;早晨则能听到隔着竹林传来的梵音。微风里带着水气,让人的衣服感到凉意;而蘋草的清香也沁入座间。
路上偶尔遇到沙獭在岸边行走,船只停靠在海边等待远方归来的渔人。砧杵的声音从孤零零的小村传来,而乌鸢鸟则飞向远处的水滨。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芳草遍布的美丽景象,目之所及,尽是暮色中的蓝天。
诗中提到“创置嗟心匠,幽栖得地形”,表明这座亭子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地点后建造的,以便于隐居和观赏自然。诗人常来此地劝勉农事,并依赖这片靠近郊区的小丘作为休憩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不详
芬馥天边桂,扶疏在月中。
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皎皎舒华色,亭亭丽碧空。
亏盈宁委露,摇落不关风。
岁晚花应发,春馀质讵丰。
无因遂攀赏,徒欲望青葱。
孤舟发处沙鸥起,明月落时江水寒。
莫将铅粉匣,不用镜花光。
一去边城路,何情更画妆。
影销胡地月,衣尽汉宫香。
妾死非关命,祗缘怨断肠。
魂黯黯兮情脉脉,帘风清兮窗月白。
梦惊枕上炉烬销,不见蕊珠宫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