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穿越秦淮河,视野开阔,远离尘嚣,喜爱这清幽的景色和秋风中的蟋蟀声。
骑马吟诗,戴着醉帽,偶尔穿过稀疏的树林,秋天的气息让人心情平淡。
层层烟雾和云层,古往今来的旅人哀愁,都仿佛交付给了我们这些现代人。
在渔村,遥望那简陋的门扉,芦苇丛中,大雁最先听见。
面对眼前凄凉景象,岸边的红色蓼草凋零,水中的绿色苔藓减少,登高远望,只见千座山峰暗淡。
即使没有情感,这样的景色也会令人销魂。
江上的明月似乎懂得人们的思乡之情,它在黄昏时分照亮了楼阁。

注释

旷望:远望。
迥:遥远。
潇洒:清清爽爽。
纤尘:细微的尘埃。
风蛩:秋风中的蟋蟀。
政情:政治情绪。
烟水:烟雾和水面。
衡门:简陋的门。
芦荻:芦苇。
黯:阴暗。
江月:江上的月亮。
黄昏:傍晚。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旷望之景,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息。"迥潇洒、绝纤尘",展现出环境的开阔与洁净。秋日里,作者骑马或醉游,穿过稀疏的树林,心境渐趋淡泊。远处的烟水云雾,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行人的离愁,这些情感似乎都传递给了现代的人们。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描绘了渔村的简朴和雁群的归宿,更增添了孤独与怀乡之情。岸边的红蓼凋零,湖中的绿萍减少,满目凄凉,词人登高远眺,只见千嶂昏暗,即使无情感也会为之动容。江月似乎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它在黄昏时分升起,照亮了词人的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木兰花慢》通过秦淮河的景色和自然意象,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变迁和对远方的深深思念,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怀旧与孤独主题。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长相思慢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形式: 词牌: 长相思慢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失调名(其二)端五词

粽团桃柳,盈门共垒,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