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昙颖归庐山

吾闻庐山久,欲往世俗拘。

昔岁贬夷陵,扁舟下江湖。

八月到湓口,停帆望香炉。

香炉云雾间,杳霭疑有无。

忽值秋日明,彩翠浮空虚。

信哉奇且秀,不与灊霍俱。

偶病不时往,中流但踟蹰。

今思尚髣髴,恨不传画图。

昙颖十年旧,风尘客京都。

一旦不辞诀,飘然卷衣裾。

山林往不返,古亦有吾儒。

西北苦兵战,江南仍旱枯。

新秦又攻寇,京陜募兵夫。

圣君念苍生,贤相思良谟。

嗟我无一说,朝绅拖舒舒。

未能膏鼎镬,又不老菰蒲。

羡子识所止,双林归结庐。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早就听说庐山的美名,却被世俗事务牵绊。
早年被贬到夷陵,乘小船在江河湖海漂泊。
八月抵达湓口,停下船来遥望香炉峰。
香炉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仿佛难以捉摸。
忽然遇上秋日晴朗,山色斑斓如画卷浮于空中。
庐山真是奇特秀丽,不逊于灊霍这样的名山。
因病未能常去,只能在江中徘徊,心中遗憾未能亲见。
想起那庐山的景象,至今仍清晰如在眼前。
昙颖是我旧友,如今在京都风尘仆仆。
他突然决定离开,潇洒地卷起衣袖离去。
古人也有隐居山林的选择,我曾向往。
西北战事频发,江南又遭受旱灾。
新秦又在攻打敌寇,京陕一带征召兵士。
圣明的君主忧虑民生,贤相苦思良策。
我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朝堂上无所作为。
既不能为国捐躯,也无法像隐士那样归隐。
羡慕你能找到归宿,双林之下构筑庐舍。

注释

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
世俗拘:世俗事务的束缚。
夷陵:古代地名。
扁舟:小船。
湓口:长江下游的一个港口。
香炉:庐山的一座山峰。
杳霭:形容云雾迷茫。
彩翠:色彩斑斓的山色。
灊霍:其他名山。
踟蹰:犹豫不前。
髣髴:仿佛、依稀。
风尘:形容旅途劳顿。
攻寇:攻打敌人。
膏鼎镬:比喻为国牺牲。
老菰蒲:指隐居生活。
双林:庐山的双林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昙颖归庐山》。诗人以庐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昙颖的深深敬仰和羡慕之情。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自己早年被贬谪的经历,以及对庐山美景的向往,但因病未能常往。接着,诗人回忆起与昙颖的友情,昙颖曾是京都风尘中的故人,如今选择归隐庐山,这让他深感羡慕。

后半部分,诗人关注国家局势,提及西北边疆的战乱和江南的旱灾,以及朝廷对民生的忧虑。他自谦无能,既不能为国效力,也无法像昙颖那样归隐山林。最后,他对昙颖的选择表示由衷的赞赏,表达了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姜秀才游苏州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樽明日别。

形式: 古风

送胡学士知湖州

武平天下才,四十滞铅椠。

忽乘使君舟,归榜不可缆。

都门春渐动,柳色绿将暗。

挂帆千里风,水阔江滟滟。

吴兴水精宫,楼阁在寒鉴。

橘柚秋苞繁,乌程春瓮酽。

清谈越客醉,屡舞吴娘艳。

寄诗毋惮频,以慰离居念。

形式: 古风

送荥阳魏主簿

卓荦东都子,姓名闻十年。

穷冬雪塞空,千里至我门。

子足未及阈,我衣惊倒颠。

仆童相视疑,寮吏或不然。

俛首鹄鹤啄,进趋凫雁联。

青衫靴两脚,言色倩以温。

于公门岂少,乃独得公欢。

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

我思屈童吏,欲辩难以言。

觞豆及嘉节,高堂列群贤。

文章看落笔,论议驰后先。

破石出至宝,决高泻长川。

光晖相磨晻,浩渺肆波澜。

寮吏愧我叹,仆童恪生颜。

我顾寮吏嘻,士岂以此观。

此聊为戏耳,以惊仆童昏。

士欲见其守,视其居贱贫。

欲知其所趋,试以义利干。

我始识其面,已窥其肺肝。

礼有来必往,木瓜报琅玕。

十年思见之,一日舍我还。

何用慰离居,赠子以短篇。

形式: 古风

送唐生

京师英豪域,车马日纷纷。

唐生万里客,一影随一身。

出无车与马,但踏车马尘。

日食不自饱,读书依主人。

夜夜客枕梦,北风吹孤云。

翩然动归思,旦夕来叩门。

终年少人识,逆旅惟我亲。

来学愧道瞢,赠归惭橐贫。

勉之期不止,多穫由力耘。

指家大岭北,重湖浩无垠。

飞雁不可到,书来安得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