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子

庐陵赵孝子,四岁父行贾。

一去三十年,家惟大母母。

大母已云没,而父行不归。

儿长亦有妇,母子聊相依。

从父自北来,汝父久已死。

母子哭相问,父死何乡里。

闻汝父死时,不知汝父处。

汝但欲往问,京师多旧故。

再拜别阿母,行行至京师。

自念不见父,儿死无归时。

乃有曾长者,往昔与父善。

言汝父死处,滨州利津县。

徒跣二千里,薄言至利津。

朱琪张文辈,一一陈所因。

死以某年月,葬以某木棺。

姓名某所题,近在城南端。

城南冢累累,翳然榛莽中。

极目千万冢,谁能识其踪。

行哭七日馀,欲死不得所。

生者无由知,死者岂能语。

解发系马鞍,负之坟坟过。

吾父傥有知,发解鞍自堕。

俄至一坟前,鞍堕发自解。

开坟见前和,题字宛犹在。

既见父姓名,痛绝心始安。

函骨陈野祭,禽鸟声为酸。

邻老四面来,惊叹未曾有。

相帅报县官,县官骇之久。

即日上大府,大府咸异之。

次第闻中朝,行子正南驰。

行子行且伤,哭踊如初丧。

路遥山川阻,何时至故乡。

故乡既云至,葬祭无迟礼。

母子永不离,万事若流水。

闻者尽称孝,见者皆感泣。

期尔百世昌,望尔百禄集。

儿今一无愿,愿母长不老。

岁岁父坟前,洒饭坟上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庐陵的赵孝子为了寻找父亲的遗骸,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滨州利津县找到了父亲的墓地。他的坚韧与孝心令人动容。

诗中描绘了赵孝子的艰辛旅程,从家乡出发,徒步两千里,只为追寻父亲的踪迹。他询问曾经与父亲交好的人,得知父亲的死讯和埋葬地点。在找到父亲的墓地后,他悲痛欲绝,解开发髻,将马鞍系在坟头,以此表达对父亲的哀思。当解开马鞍时,发现父亲的名字和墓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这让他得以确认父亲的身份,并得到了慰藉。

诗中充满了对孝道的颂扬,赵孝子的行为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和忠诚。他的故事感动了周围的人,甚至引起了官方的关注。最终,赵孝子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不仅找到了父亲的遗骸,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这首诗通过赵孝子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推崇,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对亲人深深的爱与怀念。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题姑苏陆友仁所藏卫青印

白玉蟠螭小篆文,姓名识得卫将军。

卫将军,今何在,白草茫茫古时塞。

将军功业汉山河,江南陆郎古意多。

形式: 古风

送乡人祐上人从师归当阳

学道玉泉寺,从师天子都。

流年春事半,归路客帆孤。

山势遥连蜀,江声不入吴。

故园如可到,种芋有遗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寄题张齐公庙

东安猛将张齐公,十八夺父军囚中。

至元召募起亡命,父子南伐收奇功。

酒酣一跃马上立,拔剑四顾奔雷风。

十年转战江汉上,万里直挽安南弓。

乾清坤夷四海一,勋在旂常心帝室。

身封万户传子孙,誓不偷生污天秩。

天下丰盛大德年,天子明圣宰相贤。

小臣刘深射功利,上疏自荐能开边。

鬼方寡妇号八百,嫂叔操戈自争国。

刘深一言取大官,远帅官军陵险阨。

五溪运粮数万家,哭声震动湖南北。

发徒开道径折节,既勤其民大求索。

斗量金珠谷量马,溪壑之欲安可塞。

此时张公亦在行,捐躯力谏皆莫克。

折节薄险伏四起,刘深夜遁张公死。

鸟飞不度山川愁,坐看英雄化为鬼。

乃知自古守边鄙,大忌邀功贵宁敉。

张公庙食东海头,刘深枭首蛮烟里。

张公世为忠孝门,刘深万年秽青史。

两家同死不同心,试与题诗作臣轨。

形式: 古风

番阳萧性渊携其祖将领所爱唐琴号霜钟者还自和林求诗六月三日五门宣赦后作

嵩州昔有萧将军,读书学剑天下闻。

南随龙马渡江去,尚有孤琴传子孙。

孤琴云是唐人斲,昔日军中自行乐。

至今犹存杀伐声,一鼓哀风振寥廓。

将军之孙才且良,文能作赋武蹶张。

秦皇城下饮白马,祁连山中射白狼。

时平好文不好武,抱琴却叹儒衣误。

昭王台上看青春,彭郎矶头梦归路。

日长史馆幽且閒,正冠拂琴为我弹。

京城六月日如火,霜钟半夜鸣空山。

南风自有虞廷操,可惜同心不同调。

捐琴决眼望青天,今日天门有新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