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诗.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

柱史有名迹,清才自天纵。

构思庆云合,落笔醴泉涌。

歌诗与文赋,铮铮人口讽。

扬袂入泽宫,鹄心一箭中。

恃才善戏谑,负气好侮弄。

大志有谁知,细行乖自讼。

小谏事世宗,惕惕佩光宠。

太祖方历试,握兵权已重。

上书范鲁公,先见不能用。

历数不在周,讴谣卒归宋。

汗漫失屠龙,接舆遂歌凤。

行荷伯伦锸,高卧毕卓瓮。

神德不为嫌,优待台谏俸。

晚求万泉令,吏隐官资冗。

一旦随朝露,识者弥哀痛。

无子嗣家声,身世若一梦。

文编多散失,人口时传诵。

空持一器酒,何处浇孤冢。

形式: 古风

翻译

史官有名望,才华自然出众。
构思如庆云聚,落笔如醴泉涌出。
诗歌和文章,人人传颂,响亮如铮铮铁声。
他进入宫廷,志向如射中鹄鸟般精准。
凭借才智善于玩笑,却也因傲气而轻视他人。
大志向无人理解,日常行为却自我辩解。
他曾小谏于世宗,谨慎而受尊荣。
太祖正在考验他,他已掌握重兵。
他曾上书范鲁公,预见未来却被忽视。
历史轮回,最终宋朝得势。
未能实现屠龙之术,像接舆那样歌唱凤凰。
他肩负重任,如伯伦持锹,毕卓醉眠瓮中。
神明般的美德不被嫌弃,优待台谏官员。
晚年求任万泉令,官职繁冗,仕途坎坷。
突然去世,如同朝露消逝,让人悲痛。
没有子嗣延续家业,一生仿佛一场梦。
著作散失,但仍有口耳相传。
只留下一壶酒,无处祭奠孤独的坟墓。

注释

柱史: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庆云:吉祥的云彩,比喻美好的构思。
醴泉:甘甜的泉水,比喻文思泉涌。
鹄心:比喻远大的目标。
戏谑:开玩笑,戏弄。
乖:违背,不一致。
台谏: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和建议。
万泉令:地方官职。
孤冢:孤坟,指无人祭祀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五哀诗》,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柱史有名迹,清才自天纵"两句描绘出郑公不仅留下了著名的历史记载,而且其才华如同天赋一般,自然流露无需强求。接着,"构思庆云合,落笔醴泉涌"则形象地表达了郑公文思泉涌、著作等身的高超文学造诣。

在"歌诗与文赋,铮铮人口讽"一句中,可见郑公不仅诗文兼备,而且其作品被人们广为传颂。随后,"扬袂入泽宫,鹄心一箭中"暗示了郑公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与成就。

而"恃才善戏谑,负气好侮弄"则揭示出郑公性格中的另一面,他擅长以机智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批评。紧接着,"大志有谁知,细行乖自讼"显示了诗人对郑公宏伟抱负和深谋远虑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这种抱负在当时社会中难以为人所理解。

接下来的"小谏事世宗,惕惕佩光宠"表达了郑公虽身处谏官之职,却仍能保持其清廉正直的品格,并因此而受到了朝廷的器重。"太祖方历试,握兵权已重"则是指郑公在宋太宗时期担任重要军事职务,手中掌握着不小的权力。

"上书范鲁公,先见不能用"一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郑公提出的建议或批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后,"历数不在周,讴谣卒归宋"则是指郑公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变迁,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宋朝。

"汗漫失屠龙,接舆遂歌凤"和"行荷伯伦锸,高卧毕卓瓮"这两组对句,通过古代神话中的图腾——龙与凤,以及自然山水之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郑公超凡脱俗的才华和品格的赞美。

紧接着,"神德不为嫌,优待台谏俸"则是对郑公在位时期宽厚待人的品性以及其作为谏官所体现出的忠诚与正直的肯定。"晚求万泉令,吏隐官资冗"可能是在叙述郑公晚年仍然保持着对于法度和制度的追求,而他的这种精神并未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旦随朝露,识者弥哀痛"则是表达了诗人对郑公去世后,那些有识之士对其逝去的深切哀悼。"无子嗣家声,身世若一梦"则是在感叹郑公虽然没有子嗣来继承他的事业与名声,但他的一生如同一场美妙而短暂的梦境。

最后,"文编多散失,人口时传诵"和"空持一器酒,何处浇孤冢"两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郑公著述虽然流传后世,但很多已经散佚,而自己则空对着一杯酒,想去向郑公的墓地致敬,却不知该将这份情感寄托于何处。

总体而言,这首《五哀诗》通过深刻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多彩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才华、品格与贡献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秋莺歌

淮南八月尚有莺,关关无异来时声。

东风抬举如篁舌,何事经秋犹未绝。

饥鸾病鹤亦能鸣,凤鸟不听何处说。

形式: 古风

秋霖二首(其二)

山云百日雨,山水十丈波。

田畴与道路,一夕成江河。

巨石大于瓮,吹转如蓬窠。

夏旱既损麦,秋潦复无禾。

津梁尽倾坏,商贩绝经过。

斗米二百金,吾生将奈何。

安敢比夷齐,愚圣不同科。

应如元鲁山,饿死深山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秋霖二首(其一)

秋霖过百日,岁望终何如。

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须。

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河阔不辨马,原高恐生鱼。

时政苟云失,生民亦何辜。

雨若是天泪,天眼应已枯。

形式: 古风

送冯中允之任婺州

东南宦迹多胜游,婺女星下溪山幽。

严陵隐德七里濑,沈约诗名八咏楼。

岸上黍离经故国,湖边木脱正高秋。

承明三入妨贤久,拟觅江乡小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