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商州馆于妙高禅院佛屋壁上见草圣数行读之乃数年前应制所作皇帝试贡士歌追思前事感而成章

应制诗篇对玉除,是谁传写到商于。

昔从蓂荚阶前作,今向莲花座畔书。

商岭未甘随绮季,汉庭曾忝用相如。

山僧莫怪频垂泪,乍别承明旧直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按照宫廷的规定写作诗篇,是谁将它传递到了商于之地。
从前在蓂荚生长的台阶前创作,如今在莲花装饰的宝座旁书写。
商岭我不愿追随那个轻浮的时期,曾在汉朝朝廷中以相如自比。
山中的僧人不要怪我频繁落泪,突然离开那熟悉的承明殿旧居。

注释

应制:按照宫廷规定。
玉除:宫殿。
商于:地名,古代区域。
蓂荚: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其叶生有十三叶,象征月圆。
莲花座畔:莲花装饰的座位,可能指皇宫或庙宇。
绮季:比喻轻浮、不稳重的人。
汉庭:汉朝朝廷。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山僧:山中的僧人,诗人自指。
承明旧直庐:昔日任职的承明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对玉除。诗人在商州妙高禅院佛屋壁上写下了这几句,回忆起数年前自己应制所做的诗篇。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首两句“昔从蓂荚阶前作,今向莲花座畔书”描绘出诗人的创作环境和情境变化。昔日在蓂荚繁茂的阶前吟咏,而今朝则是面对莲花盛开的座旁写字。这两种景象既映射了时光流转,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不同状态。

接下来的“商岭未甘随绮季,汉庭曾忝用相如”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里的“商岭”指的是唐代贞观年间文人虞郁被贬至商州,而“汉庭”则是指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在朝廷中的地位。这两处都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才子佳人的赞赏。

尾句“山僧莫怪频垂泪,乍别承明旧直庐”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哀伤之情。诗人在告诫山中的僧侣不要惊奇自己为什么常常落泪,因为他即将离开这个曾经承载着明月古径的旧居所。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历史文化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才情横溢、怀抱深沉的人物形象。王禹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将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色巧妙融合,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意境画卷。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吴王墓

惜哉吴王墓,秦帝尝开破。

应笑埋金玉,千年贾馀祸。

不待虎迹销,已闻鲍车过。

又是骊山头,炎炎三月火。

形式: 古风

吴江县寺留题

松江江寺对峰峦,槛外生池接野滩。

幽鹭静翘春草碧,病僧闲说夜涛寒。

晨斋施笋唯溪叟,国忌行香祇县官。

尽日门前照流水,尘缨浑疑濯汍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吾志

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

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

自为志得行,功业如皋夔。

既登俊秀科,又在清切司。

谏纸无直言,纶诰多愧辞。

黾勉为何事,亲老与妻儿。

一旦命执法,嫉恶寄所施。

丹笔方肆直,皇情已见疑。

斥逐深山中,穷辱何羸羸。

于张及不得,安用此生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应制皇帝亲试贡士歌

天王出震寰海清,奎星灿灿昭文明。

诏令郡国贡多士,大张珠网罗群英。

皇情孜孜终不倦,日斜犹御金銮殿。

宫柳低笼三月烟,炉香飞入千人砚。

麻衣皎皎光如雪,一一重瞳亲鉴别。

孤寒得路荷君恩,聚首唯言尽臣节。

小臣踪迹本尘泥,登科曾赋御前题。

屈指方经五六载,如今已上青云梯。

位列谏官无一语,自问将何报明主。

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歌歌舜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