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二)

龛灯照室久妨睡,雪气侵人不隔窗。

枕上诗成那起草,槽头酒滴暗鸣缸。

远来狂客应回去,高卧幽人未有双。

犹忆新滩泊船处,堆蓬积玉撼长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灯光明亮的佛龛长久妨碍了睡眠,窗外虽然寒气袭人,却未能阻隔视线。
在床上写诗完成,却无法立即起草,酒缸里的酒滴声在静夜中悄然响起。
远方的狂放之客或许该返回,而隐居之人独卧未逢同伴。
我仍记得新滩停船的地方,江面如堆积的蓬蒿和玉石,震撼着长江的壮丽景色。

注释

龛灯:佛龛中的灯。
妨睡:妨碍睡眠。
雪气:冬日寒气。
隔窗:透过窗户。
枕上:床上。
那起草:立刻起草。
槽头酒滴:酒缸里的酒滴声。
暗鸣缸:在寂静中发出响声。
狂客:狂放的客人。
回去:返回。
高卧:高枕而卧,指隐居生活。
幽人:隐士。
未有双:没有伴侣。
新滩:新的河滩。
泊船处:停船的地方。
堆蓬积玉:形容江面如蓬蒿和玉石堆积。
撼长江:震撼长江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深秋夜晚的场景。他独处室内,灯光微弱的龛灯无法驱散寒冷的雪气,即使窗户紧闭,雪花依然透入,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诗人躺在床上,思绪万千,灵感涌现,却因环境打扰而难以落笔写诗。酒缸中的酒滴声,更增添了夜的寂静与孤寂。

他想象远方的狂放之客或许已经归来,而他自己则选择高卧独处,无人相伴。诗人回忆起之前在新滩泊船的经历,那里江水如堆蓬积玉,景色壮丽,与眼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诗人面对冬夜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一)

床头唧唧糟鸣瓮,夜半萧萧雪打窗。

拥褐旋惊花著树,泼醅初喜酒盈缸。

邻翁晨乞米三斗,钓户暮留鱼一双。

自笑有无今粗足,遥怜逐客过重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

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

囊资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

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又次韵游小云居

溪上浮花片片轻,溯流登岸得山行。

僧房幽绝云居小,春日阴晴野色明。

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此身此意何年遂,空使常谈笑老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其二)

卧闻诸子到西湖,鹄鹭翩翩众客俱。

纨扇藤鞋试轻駃,只鸡斗酒助欢娱。

行歌久已饶渠辈,睡美犹应属老夫。

春服既成沂可浴,孔门世不乏迂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